北芯生命正在沖擊科創板IPO,但其科創屬性令人捏一把汗,不僅多項專利內容雷同,所謂“核心期刊論文”的作者竟無一人來自公司。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是該公司實控人宋亮的“老東家”,正在與競爭對手惠泰醫療聯合研發性能指標更高的競品。隨著產品商業化推進,公司銷售費用率已經反超研發費用率,但兩大支付對象的郵箱、地址重合,疑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來源:攝圖網
棄H回A,擬采用第五套標準登陸科創板
7月13日,上交所推出《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等系列配套業務規則,將尚未盈利的科創板公司劃入成長層。
作為一家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醫療器械公司,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芯生命)計劃采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公司曾在2021年8月向香港聯交所遞表,但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及自身發展需求等因素后,于2022年初主動終止了港股上市進程。
招股書顯示,北芯生命專注于心血管疾病精準診療創新醫療器械,累計向市場推出11個產品,另有在研產品6個,覆蓋血管內超聲(IVUS)診斷系統、血流儲備分數(FFR)測量系統、血管通路產品、沖擊波球囊治療系統、電生理解決方案五大產品類別。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92億元、1.84億元、3.17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90億元、-1.40億元、-0.44億元。截至2024年末,合并報表累計未分配利潤為-7.36億元。
公司9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IVUS系統和FFR系統。招股書介紹,公司IVUS系統是首個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的60MHz高清高速國產IVUS產品,FFR系統是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直接測量FFR系統。
多項專利內容高度相似,電話號碼指向專利代理商
招股書介紹,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芯生命擁有185項境內外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6項,還擁有14項PCT國際專利申請。
但令人驚訝的是,公司多項專利的發明內容高度相似。
以發明專利“帶減震機構的血管內超聲裝置”(專利號:ZL201811651856.X)和“帶滾珠的血管內超聲裝置”(專利號:ZL201811651861.0)為例,根據專利說明,兩項專利的發明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兩項發明專利均申請于2018年12月31日,發明人亦為同一人。
資料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在申請上述發明專利的同一天,北芯生命還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帶減震機構的血管內超聲裝置”(專利號:ZL201822265490.4)和“帶滾珠的血管內超聲裝置”(專利號:ZL201822265872.7),專利內容與同名發明專利幾乎一樣。
專利法第九條規定,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
但北芯生命的上述四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均已獲得授權,且列示于招股書中。
再如,招股書列示的“帶有傳感器陣列的冷凍消融裝置”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910710220.6)和同名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921261127.3)均申請于2019年8月2日,“具有可變硬度的伸縮導絲的冷凍消融裝置”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910829651.4)和同名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201921466475.4)均申請于9月3日。2022年1月,北芯生命將兩項發明專利轉讓給子公司深圳北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則繼續持有實用新型專利。
根據審核問詢回復,公司50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共計31人,有14人已經離職。其中,聯合創始人陳麗麗為北芯生命申請了十余項發明專利,任職時間為2016年4月至2024年2月。
但據國家知識產權局信息,2016年2月,陳麗麗就作為發明人之一為北芯生命申請了發明專利“血管內壓力測量導管”“血管內壓力測量導管”,早于問詢回復披露的陳麗麗入職時間。
問詢回復還顯示,深圳舍穆專利代理事務所(以下簡稱:深圳舍穆)為北芯生命提供日常專利代理服務,是公司“穩定的長期專利服務提供商”。
據工商年報,深圳舍穆成立之初的工商聯系電話為0755-23****21,正是北芯生命招股書披露的公司聯系電話。從工商地址來看,深圳舍穆和北芯生命仍位于同一產業園的同一幢樓里。
不過,北芯生命并未披露與深圳舍穆存在任何關聯,亦未將向深圳舍穆采購服務認定為關聯交易。
披露的某核心期刊論文,無一作者來自發行人
為證明科研實力,招股書披露了公司發表的核心期刊論文和承擔的科研項目。
一方面,招股書稱,北芯生命就核心技術平臺或通過核心技術平臺已發表的主要核心期刊論文有5篇。但據生物醫藥領域權威文獻檢索系統PubMed數據,招股書所列論文四的15名作者中,沒有一人來自北芯生命(Insight Lifetech)。
資料來源:PubMed
包括論文四在內,這5篇論文中有4篇的作者包括Junbo Ge,來自中山醫院。據北芯生命港股招股書,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任職于公司顧問委員會,但科創板申報材料并未提及這一信息。
另一方面,公司參與的與核心技術及主要產品相關的重要科研項目共有4項。除了三項深圳市的市級項目外,2018年公司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高分辨、高速、智能化心臟介入血管內超聲成像系統”,這一項目的參與單位還包括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中山醫院等。
北芯生命與先進院淵源頗深。公司實控人宋亮2011年進入先進院,任職期間創辦了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2016年離開先進院并專職在北芯生命工作。此外,董事趙瑜曾任先進院副研究員,獨立董事劉新為先進院教授,還有2名先進院相關人員曾任公司工程師,目前均已離職。
不過,北芯生命與先進院的合作似乎在上述國家重點專項項目后戛然而止,招股書未披露其他合作情況。
而在2024年11月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先進院的馬騰團隊展示了新一代超高頻雙頻IVUS成像診斷儀器的最新臨床研究成果。該系統中心工作頻率達90MHz,最高頻率可達120MHz,為血管內超聲介入診斷提供最高頻的超聲成像能力。
該系統由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先進院與皓影醫療聯合研發。皓影醫療是北芯生命競爭對手惠泰醫療(688617.SH)的控股子公司,惠泰醫療也是招股書選取的可比公司之一。
而申報材料顯示,北芯生命IVUS產品的中心頻率為40 MHz和60 MHz,且未披露有更高頻率的在研產品。
銷售費用率反超研發,兩支付對象疑為“一套班子”
除了研發,北芯生命的銷售費用也比較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分別約為82%、56%、35%,最后一期已反超研發費用率2.57個百分點。與可比公司相比,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銷售費用率為21%,最高的不超過30%。
會議費是北芯生命銷售費用的第二大構成部分,僅次于職工薪酬。交易所在一輪審核問詢中要求北芯生命說明“各類宣傳推廣、學術會議等召開頻次、費用支出與行業平均水平的比較情況”,公司回復了廣告宣傳費、市場調研咨詢費、展會費的對應頻次,唯獨落下了會議費,僅稱“會議場次隨著公司產品、銷售規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各年度場均費用保持相對穩定”。
眾智(北京)國際會議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智北京)是北芯生命會議費及宣傳推廣費的主要支付對象。北芯生命在首次回復一輪問詢時披露,2023年上半年向眾智北京支付了70.46萬元,但在一輪問詢回復(2023年財務數據更新版)中稱,全年向眾智北京支付70.23萬元,不及上半年金額。
藝美唯創品牌設計(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藝美唯創)也是會議費及宣傳推廣費的主要支付對象之一。工商信息顯示,藝美唯創和眾智北京2022年年報披露的電子郵箱、通信地址完全相同。這一年,兩家公司分列北芯生命會議費及宣傳推廣費第三、第一大支付對象,且分別約有70%、60%的收入來自北芯生命。
北芯生命的銷售以經銷模式為主,報告期初主要通過大區經銷商進行業務拓展,2023年起將產品直接銷售至一級經銷商,因此前五大客戶發生大規模變動。自2024年起,國藥菱商終止與公司的平臺經銷合作關系,導致公司當期對第一大客戶、嘉事堂(002462.SZ)控股子公司嘉事唯眾的銷售占比達到54.67%。
在境外銷售方面,北芯生命雇傭了部分境外銷售顧問協助公司進行推廣銷售,其中包括聯合創始人陳麗麗的配偶Rodrigo Montiel Ruiz。
一輪問詢回復顯示,北芯生命和Rodrigo的合作歷史為2020年2月至2023年12月。不過,據Rodrigo領英主頁,其早在2018年10月就供職于北芯生命(Insight Lifetec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