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蜀漢的滅亡,很多人會拍桌子罵劉禪昏庸、諸葛亮北伐耗干國力,或者怪劉備夷陵之戰沖動。但仔細捋一捋歷史線,你會發現真正把蜀漢推下懸崖的,其實是三個被“低估”的狠人——關羽、孟達、劉封。他們的操作,直接讓蜀漢從巔峰摔進泥坑,連翻盤的機會都沒了。
一、關羽的“神操作”:荊州三郡咋就沒了?
公元219年,蜀漢地盤大到啥程度?北有漢中,東占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還拿下了東三郡(房陵、上庸、西城)。這時候的關羽,坐鎮荊州,手握精兵,北可捅曹魏腰眼,東能和孫權勾肩搭背談分贓。結果呢?這位老兄直接上演了一出“浪翻車”。
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眼看要拿下襄陽,卻突然被孫權背后捅刀。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士仁直接投降——荊州三郡瞬間易主。關羽敗走麥城,腦袋搬家。你說他是不是太飄了?北伐不守家,還瞧不起盟友孫權,連后方內鬼都沒防住。
更致命的是,荊州一丟,蜀漢東大門徹底敞開。原本兩路夾擊曹魏的戰略(漢中+荊州)直接廢了,東三郡也成了孤島,被曹魏和東吳夾在中間當靶子。蜀漢從此只能縮在四川盆地,北伐只剩一條路——諸葛亮后來累死累活出祁山,根子就在這兒!
二、孟達的反水:東三郡咋就白送了?
荊州沒了,東三郡的孟達立馬慌了。這位老哥是個精明人,出身世家,文采好,但心眼多。他一看關羽涼了,東三郡背靠的蜀漢靠山沒了,再一琢磨:朝里罩著他的法正早死了,頂頭上司劉封又是個“鋼鐵直男”,天天跟他不對付……
于是孟達一拍大腿:跳槽!220年,他帶著部隊投降曹魏,順手把曹軍引進來打東三郡。劉封倒是硬氣,可雙拳難敵四手,地盤直接丟了。孟達這波操作,簡直是把蜀漢的東線命脈當投名狀送了。
東三郡多重要?它卡在漢中和荊州之間,既能配合北伐,又能偷襲東吳。沒了它,蜀漢反攻荊州的路線斷了,打曹魏也少了一條腿。后來諸葛亮北伐只能死磕隴西,你說憋屈不憋屈?
三、劉封的“硬漢悲劇”:為啥沒守住最后防線?
劉封這人,史書說他“剛猛”,翻譯過來就是:頭鐵,情商低。他是劉備的干兒子,打仗勇猛,但政治頭腦基本為零。孟達投降時,劉封是東三郡一把手,可他既沒安撫孟達,也沒及時加固防務。
更離譜的是,孟達反水前寫信勸他投降,劉封直接把信撕了——硬氣是真硬氣,但蠢也是真蠢。等曹魏大軍壓境,他孤立無援,跑回成都還被劉備賜死。劉備為啥殺他?表面怪他沒救關羽,實際是恨他丟地盤還激化矛盾。
劉封的悲劇在于:他以為靠“剛”就能鎮住場子,卻不懂亂世里生存得靠腦子。他和孟達的關系崩盤,直接讓蜀漢丟了翻盤的最后籌碼。
四、連鎖反應:蜀漢咋就被“鎖死”了?
荊州和東三郡一丟,蜀漢徹底成了“籠中虎”。北邊,諸葛亮北伐只能走漢中一條路,補給線拉得老長;東邊,打東吳得從三峽硬闖,陸遜一把火燒得劉備差點交代在夷陵。
更慘的是外交——孫權拿了荊州,和曹魏勾勾搭搭;蜀漢呢?只能和東吳勉強維持塑料聯盟,北伐時還得防著東吳背后搞事。諸葛亮后來五次北伐,次次糧草不繼,本質上就是戰略空間被壓縮到極限了。
所以你說,劉備夷陵戰敗、諸葛亮北伐失敗、劉禪投降……這些事兒背后,早在那哥仨(關羽、孟達、劉封)的操作里就埋了雷。蜀漢的命,從219年巔峰到222年崩盤,也就三年光景。
有時候瞎琢磨:要是關羽別浪,老實守家;孟達別叛,和劉封搭伙經營東三郡;劉封別莽,學學政治手腕……蜀漢會不會有另一條路?嗯,誰知道呢。歷史沒后悔藥,但至少看清一點:再牛的大局,也經不起豬隊友連環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