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惠企政策發布后,不用企業填表申請、更不用企業到處花錢找中介“做培訓”,而是相關部門主動為企業進行測算評審,如果企業符合條件,就直接把政策優惠送上門——在青浦,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團隊獎、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區級配套獎等多項惠企政策措施,已實行免申即享。
7月16日下午,“打好營商環境攻堅戰,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實踐創新研討會在青浦區委黨校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在市級相關部門指導支持下,青浦區讓越來越多惠企政策從“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不斷提升企業感受度。
“政策制訂精準度是否不夠?政策申請流程是否煩瑣復雜?是否存在調研不到位或征求意見不充分的情況?條款表述是否‘穿靴戴帽’、文風不實?政策文件是否篇幅冗長不夠精簡?”青浦區發改委副主任柏培峰表示,為提升惠企服務水平,讓政策和企業的適配度更高,解決政策“不好找、不好用、用不暢”等難題,青浦區不斷拆解政策制定過程中的細分問題,形成問題清單,隨后逐項進行解決。
經初步梳理,青浦現行有效惠企政策文件有45個,申報事項327個, “免申即享”事項36個。通過數據共享方式,可實施“免申即享”事項22個;通過刪除申報事項中不必要的定性條件,可實施“免申即享”53個。“對一些無法自動抓取數據來源、需要企業自主提供資料的申報事項,我們盡量做到優化服務、簡化流程。對因上位政策調整或近幾年都沒有企業申報的‘靜默’事項,在今后修訂政策文件時我們將予以退出或調整。”柏培峰說。
當前,青浦區要求增量政策原則上實施“免申即享”“直達快享”。比如,新出臺的《青浦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若干政策》共涉及申報事項41個,其中免申事項15個,占比已達37%。
青浦的一些園區,也在有意識地提升政策精準度、服務顆粒度,將營商環境轉化為企業獲得感。研討會上,青浦區移動智地產業園董事長王翠玲表示,目前依托“銳嘉科云”智慧平臺,園區將市、區兩級政策拆解為可執行的200余項標簽,通過AI智能客服實現“政策找企業”精準匹配。“同時,我們充分用好青浦區‘免申即享’平臺,并與青浦新城、大張江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專項政策疊加,以此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今年至今新增注冊企業同比增長2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占比超80%。”
記者了解到,研討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馬海倩、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長阮青、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等12名專家被聘為青浦經濟高質量發展專家顧問,今后將為青浦區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咨詢。
“我們把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作為一號改革工程,聚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親清統一的人文環境,全力推動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突破,助力青浦高質量發展。”青浦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原標題:《從“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青浦立足企業感受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茅冠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