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廉潔文化在鄉村沃土的創新實踐,7月4日,巢湖學院“尋廉巢湖,立德修身”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安徽省巢湖市汪橋村,開展主題調研活動。青年學子們通過實地走訪、觀摩特色廉潔文化墻、與村民及干部深度交流,解碼汪橋村將廉潔基因深度融入鄉村肌理、賦能基層治理的創新密碼。
廉韻上墻:無聲課堂浸潤人心
漫步汪橋村,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沿主干道延展的特色廉潔文化墻。團隊成員們駐足于這道獨特的“風景線”前,一幅幅構思精巧、色彩明麗的彩繪躍入眼簾:有以“包拯拒禮”、“海瑞罷官”等歷史典故為藍本,生動再現古代清官廉吏浩然正氣的;有巧妙結合村規民約,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形式詮釋“勤儉持家”、“村務透明”等現代廉潔理念的;還有聚焦本村“身邊榜樣”,講述凡人善舉傳遞“清白做人、干凈做事”正能量的。這面墻,已成為汪橋村傳播廉潔理念、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
“這些文化墻不僅扮靚了村莊,更是浸潤人心的‘無聲課堂’,時刻提醒大家知廉、守廉。”汪橋村黨支部書記向實踐團介紹,村里通過定期更新墻繪內容、結合節點開展主題廉潔文化活動等方式,讓抽象的廉潔理念變得可觸可感、融入日常,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廉潔意識和參與監督的自覺性,成為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的有力“助推器”。
青年視角:解碼基層治理“廉”動力
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還專門與老黨員、村民代表及村干部進行了深入座談。他們詳細了解了汪橋村在推進村務公開制度化、規范小微權力運行、暢通村民監督渠道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成效。學子們對汪橋村將廉潔文化建設與鄉村治理緊密結合、實現“軟約束”與“硬制度”相統一的實踐模式印象深刻。
“汪橋村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將宏大的廉潔文化主題落細、落小、落實,轉化為村民看得懂、記得住、能踐行的日常規范,真正打通了廉潔教育融入基層的‘最后一公里’。”團隊成員在交流后感慨道。這種“文化育廉、制度固廉”的鮮活樣本,為青年學子理解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基層實踐提供了生動教材。
實踐賦能:青春智慧助力廉風遠播
此次汪橋之行,為巢湖學院學子們提供了觀察基層廉潔文化建設的寶貴窗口。他們深刻感受到,廉潔文化在鄉村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正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據悉,實踐團隊將系統梳理汪橋村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廉潔文化墻”這一具象化表達形式的創新價值及其在提升治理效能中的作用機制,形成具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和實踐案例集。團隊希望將這些來自一線的“汪橋經驗”進行推廣,為更多鄉村因地制宜推進廉潔文化建設、涵養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提供“青年視角”與“青年方案”,讓崇廉尚潔的清風吹拂更廣闊的鄉野大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