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很慶幸自己能夠走進蓬勃成長的學生中間。我從一名教師的視角,分享三個班級管理故事。
讓教室成為學生的溫馨家園。教室是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樂園。如何賦予一間教室生命意義,使其成為孩子們溫馨的成長空間?班級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班級文化墻主要從解決班級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出發,張貼一些鼓勵警醒類的標語,讓它們成為指引學生航向的燈塔。同時,我在班級文化墻設置了“破繭成蝶”板塊,鼓勵學生積累獎勵貼,向他們傳達一個道理:學習沒有捷徑,只有點滴積累才能破繭成蝶,展翅高飛。此外,班級文化墻還張貼了學生們初中三年來的學習生活照,形成了“五班的流年”板塊。時光易逝,奮斗永恒,唯有努力奔跑才能拓展生命的寬度與長度。
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我改變“班主任+班委”的傳統管理模式,實行班級事務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的主人。除了傳統的班委、課代表,還設有考勤員、護花使者、口號隊長、空氣凈化員、圖書借閱管理員等。同時,班級成立了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內成員分工負責,切實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們對班集體事事上心,這讓我非常感動。在班級管理中,我不斷將這種自主管理模式發揚光大,學生們的自我管理意識一步步覺醒,我們班已成為齊心協力勇爭先、不負青春不負夢的集體。
用主題班會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通過加強班級自主管理,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我緊緊圍繞喚醒學生們的生命意識,進一步組織開展了系列主題班會。通過“生命的歷程”主題班會,學生們收集自己各個成長階段的照片,用幻燈片進行展示分享,更加懂得愛與感恩;通過“義賣”,學生們真實體驗花錢容易掙錢難的感受,體諒父母的不易;通過“和面”,學生們體會一碗面背后的親情與付出;通過“做風箏”,學生們明白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踏踏實實的付出才能讓目標變為現實;通過“做壽司”,學生們懂得勞動可以創造美好。通過這些主題班會,學生們切身感受到生命的珍貴、生活的不易、時光的易逝、奮斗的美好,明白“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這一樸實道理,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外國語學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21日 第03版
作者:魏文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