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的來臨, 各類蚊蟲逐漸活躍, 蚊蟲叮咬不只是帶來瘙癢的“ 紅包 ”, 更可能傳播多種傳染病。
如登革熱、瘧疾、絲蟲病、 基孔肯雅熱 、黃熱病、乙腦、 馬腦炎、寨卡病毒病等。
7月15日,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2025年7月8日,我區監測發現一起境外輸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熱本地疫情。市區各級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專業力量,全力開展防控工作。
經主動病例搜索和檢測,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圖源 中國新聞網截圖
什么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通過媒介伊蚊(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叮咬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的地理分布與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關,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沿岸及島嶼、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呈地方性流行。
發病季節與當地的媒介伊蚊季節消長有關。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基孔肯雅熱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是1至12天,通常是3至7天。典型的臨床表現是發熱、關節痛/關節炎、皮疹。
主要癥狀有急起高熱、關節痛、關節腫脹、斑丘疹,可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納差、腹痛等消化道癥狀,畏光,結膜充血或出血癥狀。
皮疹常見于面部或四肢伸展側。關節痛常表現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個關節,以侵犯小關節(如指關節)多見;關節痛常伴隨發熱癥狀出現,可持續數天或數月。
預防“2+3”原則
(一)“2個”注意事項
1、近期計劃出境游人員
出行前 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出境前健康體檢,及時查看旅游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學習相關預防知識,做好防蚊、滅蚊的防護準備。
2、歸國和即將回國人員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為1~12天,歸國人員在入境后12天內需主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近12天境外旅居史。
入境前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主動進行健康申報并告知海關檢疫工作人員近期旅行史及在當地有無蚊蟲叮咬史,配合進行相應的檢查和隔離治療。
(二)“3個”預防妙招
1、清積水滅蚊蟲
蚊子幼蟲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壇、罐、樹洞、竹洞等小型積水容器中,消除蚊蟲孳生地首要任務是“清積水”,從根源上“滅蚊蟲”。
建議定時“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水生植物定期換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2、謹記防蚊要點
臥室紗門、紗窗、蚊帳必須裝;
蚊香、滅蚊拍、防蚊燈適時備;
房間滅蚊殺蟲、衛生死角要處理;
出門長衣長褲、驅蚊手環不可少;
戶外樹陰、草叢、涼亭等地方少逗留。
3、有癥狀需就醫
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藥物可以預防和治療基孔肯雅熱,主要是對癥處理,出現疑似癥狀及時就醫。
-本文資料來源:廣東省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未經許可,請勿二次轉載
轉載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