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 . -
引言:
“ 從期貨交易的巨額虧損到信息披露的接連違規,騎士乳業這起案例折射出企業在風險管理與合規經營中的深層挑戰。”
本文為財鯨眼原創
作者:文博
編輯:小凡
微信公眾號:caijingyan
罰單背后的數字賬:從虧損到處罰的鏈條
內蒙古證監局的一紙罰單,讓騎士乳業成了市場焦點。作為 “北交所乳業第一股”,公司及董事長黨涌濤、董秘陳勇、財務總監王喜臨合計被罰340萬元,起因是期貨交易的重大虧損沒及時披露。
圖片來源:騎士乳業公告
公告里的數字很刺眼:2024年8月13日到12月31日,騎士乳業在豆粕、白糖、尿素等期貨交易上,累計虧損最高達到4167.88萬元。而往前追溯,這一年的虧損早有跡可循——1月17日累計虧損902.46萬元,占2022年凈利潤的12.60%;2月27日最高虧到1751.37萬元,占比升至24.45%;7月18日累計虧1294.55萬元,占2023年凈利潤12.77%;8月13日更是達到3873.36萬元,占比38.21%。
圖片來源:騎士乳業公告
這些數字一次次觸及需要及時披露的紅線,卻都沒被及時公之于眾。直到監管出手,市場才看清這筆 “遲來的賬單”。
信披問題不是第一次:從業績變臉到期貨隱瞞
騎士乳業在信息披露上的問題,并非偶然。今年4月,北交所就因為公司2024年業績預告“變臉”通報批評過它。
一開始,公司在2025年1月24日預告凈利潤650萬到840萬元,可到了2月28日就修正成-870.16萬元,前后差異幅度達233.87%,還從盈利變成了虧損,關鍵是這么大的變動也沒及時說。
這次期貨虧損隱瞞,算是又一次踩了信息披露的紅線。公司自己也在公告里提,搞期貨交易是為了規避上游原材料和下游產品的價格波動風險,畢竟這幾年一直在加碼制糖業、奶牛養殖等上游產業??娠L險沒完全規避掉,反而因為操作和披露問題,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上下游的投資困局:高投入遇上價格波動
騎士乳業1992年成立,2023年10月在北交所上市,成了“北交所乳業第一股”。這幾年,公司一門心思往上游使勁,計劃3-5年擴大制糖項目規模,完善農、牧、乳、糖全產業鏈。
想法是好的,但現實有點骨感。2024年奶業主產省份生鮮乳均價3.32元/公斤,同比降了13.5%,奶價、牛價持續低位運行。制糖這邊,白砂糖是大宗商品,價格受期貨市場、自然災害、進出口政策等一堆因素影響,收益波動大。
為了應對這些波動,公司加大了期貨投資力度。乳業專家宋亮就說,農牧業企業搞期貨多是為了對沖價格風險,但期貨是把雙刃劍,騎士乳業上游產業比重大,受價格波動影響大,期貨投資比例可能比一般公司高,風險自然也跟著大。2024 年公司凈利潤 - 769.51 萬元,同比下降 108.20%,其中期貨業務損失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提醒:內容來自公司公告、新京報。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尾聲:
“ 騎士乳業的案例,既反映了企業在產業鏈擴張中應對風險的努力與困境,也凸顯了信息披露合規對于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重要性。未來,如何在產業布局與風險管控間找到平衡,將是其必須面對的課題。”
關注「財鯨眼」,做復雜市場的清醒者!
聲明:關于內容準確性的補充說明
內容核實承諾:「財鯨眼」致力于提供客觀、準確的內容,但不排除因信息更新滯后、數據來源差異或理解偏差導致內容存在瑕疵。
讀者反饋通道:若您發現文章中存在數據錯誤、事實性偏差或邏輯爭議,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及時調整:
1、郵箱:caijingyan66@163.com 郵件中注明修改內容。
2、后臺留言:請在文章底部點擊“發私信”并提供具體指正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