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吉林市松花江東岸的龍?zhí)渡?,巍峨雄偉,山幽林茂,是城區(qū)邊緣游山望遠的好去處。除自然風光外,在龍?zhí)渡竭€有眾多古跡厚積著一方名勝底蘊,裨益著游人登臨時的游興。就在山上碧水幽幽的龍?zhí)兑粋龋⒂幸蛔闹龢?、金瓦罩頂的木牌樓,上有清代光緒皇帝題字匾額“挹婁澤洽”。
匾額題字中的“挹婁”是一個生息于東北的古族之名,用在匾額代指吉林大地;“澤”是恩惠之意,“洽”有廣博的解釋。四個字共同用在匾額上,當是光緒皇帝為了表達了懷念祖先恩德,祈望賜福一地蒼生的寓意。四個字的字形雖然并不繁復,但卻和大多數題匾題字一樣詰屈聱牙 ( jié qǔ áo yá ),且又因古文從右往左書寫的習慣,而常被一些當代白字大神從左往右讀作“恰到好處”。
因立于龍?zhí)兑粋?,且有帝王手書匾額,“挹婁澤洽”牌樓很早就成為吉林市的一處名勝,游人多會在此拍照留念,故而有許多影像資料傳世。在對比不同時期的照片時,人們發(fā)現這座牌樓四柱三樓的式樣雖一成不變,但屋頂卻發(fā)生過數次變化。
在皮福生老先生編著的《吉林近代圖志》中有一張拍攝于1924年的照片。此照片是時任吉林省代省長的王維宙率部分僚屬與家屬同日本駐吉林總領事深澤的合影,拍攝地為龍?zhí)杜c牌樓之間。照片中牌樓的頂部為“懸山卷棚頂”,正脊為平滑的“過壟脊”,樓頂覆有瓦片,博風板與垂脊之間有突出物裝飾。1932年版《滿洲寫真帖》中,“挹婁澤洽”牌樓雖為遠景,但樣子仍與1924年基本一致。
然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影像資料中,“挹婁澤洽”牌樓上的瓦以及高聳的垂脊就消失不見了。如吉林風光明信片中,“挹婁澤洽”牌樓僅見檐椽上覆蓋的“望板”遮風擋雨,至于望板上的構件和瓦片竟已不知所終。在我印象之中直到本世紀之初,牌樓雖經修繕涂漆、加裝雀替等構件,甚至還加裝了正脊,但牌樓頂一直沒有安裝瓦片。
如今的“挹婁澤洽”牌樓頂為金色覆瓦,但牌樓形式已是“懸山尖山頂”,除正脊、垂脊外,垂脊下梢還出現“外撇”,讓脊頭有了歇山頂“戧脊”的意味??偟膩碚f,改造后的牌樓雖只調整了樓頂,看起來比從前沒有瓦片時更莊重大氣,金色又與皇帝題字契合,且更接近了歷史舊貌,至于差異并無傷大雅。
由于舊貌湮泯,尋幽訪古的游客又只在意光緒皇帝的匾額,就我所知,坊間并沒有因牌樓式樣而出現齟齬。反倒是大多數游人對牌樓下的龍?zhí)都由弦蝗﹁F圍欄的舉措十分遺憾。盡管圍欄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禁止野浴”,但自然和諧之美畢竟遭到了破壞,再好的舉措實屬于典型的“煞風景”。
本文為優(yōu)雅的胡子原創(chuàng)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