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錐細胞與視桿細胞接收到來自外界的光波,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傳入大腦,經過大腦的處理后生成圖像,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畫面。腦內生成的圖像與外界存在的客觀事物,未必能夠劃上等號。
畢竟我們最終看到的畫面是經過人腦加工與整合后的信息。相對客觀的存在無非就是一種光波而已,而光的頻率與波長又決定了我們如何對外界刺激進行加工與整合。
同樣作為接收裝置的耳朵,只能夠捕捉到一定范圍內的聲波,并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傳入聽覺系統,最后在大腦進行處理并生成語音。實際上在腦內生成的語音,與外界的刺激源并不相同。不同的事物所產生的振幅與頻率不同,被我們解碼成不同的語音和含義。
我們通過嗅覺、觸覺等感覺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也不是外界事物的原始狀態。所有經過人腦處理后生成的印象,都僅限于我們人類自身感官與神經系統的算法。至于外部世界的刺激,無非就是各種能量的聚合與發散。
如果從微觀層面來看,就是許許多多的基本粒子在進行不規則運動,以及經過不同的排列與組合所輻射的能量。不論是電能、光能、還是機械能,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因為它們彼此能夠相互轉換。
從宏觀層面來講,與其說是豐富多彩的世界,給我們帶來了極其奇妙的感官體驗。不如說是我們的大腦以及感官系統的算法過于強大,可以把簡簡單單的粒子振動,加工并整合成各種顏色、形狀、大小、溫度不一的外在狀態。
甚至是光波、聲波以及機械能等能量本身,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我們都無法認識。我們只是在感官系統與人腦處理器的交互下,進行著生存繁衍的一系列操作。
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們,為各自的生活而奔波,。不論是西裝革履的白領,還是揮灑汗水的建筑工人。從能量的層面來看,就是不同頻率與波長的電磁輻射,也是速度有快有慢、振幅存在大小的機械能。
甚至我還可以說,所有映入眼簾的事物,都只是發生在自己的腦海里。是許許多多個相互交織的神經元所產生的電信號,以及錯綜復雜的神經連接所呈現的一種感覺。
所謂意識,也不過是穿梭于神經網絡之間的電脈沖所引起的主觀感受。一個神經元產生的電信號或許極為簡單,也并不能形成意識。可八百五十億個神經元交織而成的兩萬億個連接,就足以造成我們具有自主意識的錯覺。
然而即便是神經元與電信號本身是什么,我們也并不知情。我們對物理學的探索,對腦科學的研究,以及所有看似科學的理論與實驗,也不過是我們自身的一種主觀體驗。宇宙大爆炸理論也好,生物演化論也罷,都是以我們自身的角度出發,來衡量外部的一切。孰是孰非,是真是假,都是我們一廂情愿的認識。
只要我們生而為人,作為能量的一種形式,就注定只能以人類的尺度與人腦這套處理系統來推算所有。而我們自身這套信息處理系統的準確性尚待檢驗,又如何能夠認識自身與外部世界呢?可以說,這個世界乃至我們自身,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都是無法認識的。
至于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拋開一切抽象的思考。從無窮無盡的概念世界里,退回到具體的直觀的世界里來。饑餓了就吃飯,該工作還得工作,遇見心儀的異性,就談談未來,跟家人一起聊聊天,休息的時候出去玩樂。哪怕被各種情緒、欲望牽著鼻子走,因為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而悲傷,或喜悅。
就像身為一個粒子不停運動一樣,作為許許多多個粒子的集合體,也繼續像以往那樣活動。時刻與外部世界進行著能量交換與信息交互。趨利避害地去體驗令人愉快的事情,但也不逃避焦慮和恐懼。
人的一生都圍繞著生存繁衍而展開,那就盡情盡力保證生存,爭取繁衍機會。如果遭遇淘汰,那就盡情盡力獲取積極的主觀體驗,專注于事物本身,而不是糾結于事物背后的概念與邏輯,因為本來就沒有什么邏輯可言。
作者|蔡銀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