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現場評|一“場”兩用里的繡花功
7月10日夜,正定國際小商品城停車場成為煙火氣十足的“深夜食堂”。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7月6日16時30分,停放在正定國際小商品城停車場上的車輛開始“退潮”,停車場四周的流動餐車排成長龍,有序入場。大約一個半小時后,停車場被600余輛流動餐車占領,成為煙火氣十足的“深夜食堂”。
白天是商戶的泊車港灣,夜晚就成了熱鬧的小吃夜市。這個占地面積超1萬平方米的停車場,每天下午都要經歷這樣一場“魔術變裝”。
“雖然人流量、車流量都很大,但秩序很好。每天這個時候都有交警執勤,整治違停、疏導交通,讓攤主能夠分區分批有序進場。”正定國際小商品城集團董事長劉光地認為,停車場與夜市一“場”兩用,是城市空間高效利用的探索,更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升華。
城市資源是有限的,如何用足用好存量資源辦好民生實事,是對治理水平和管理智慧的考驗。近年來,多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界限,通過錯峰利用、功能疊加等方式挖掘和盤活城市資源,探索推出潮汐攤位、限時市場等,將閑置時段的場地資源用于滿足民生需求。實踐證明,這些一“場”兩用、多用的管理創新,有助于提升城市資源使用效率,讓存量資源釋放更大活力,既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又改善了服務供給,增強了為民辦事的實效。
秩序和活力不是城市管理單選題,以民生需求為錨點,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就能在二者間找到平衡。從一“場”兩用解決場地問題,引導流動攤販集中經營,到加強夜市區域及周邊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管理,對食品衛生、應急措施等作出規范……正定的一系列措施彰顯直面問題的擔當、疏堵結合的智慧,更體現出嚴格管理、細致服務的繡花功。正定夜市從一條美食街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多次在短視頻平臺火爆出圈,成為城市夜經濟新地標,煙火氣與城市文明相得益彰,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寫下生動注腳。
當制度的剛性融入服務的柔性,城市空間便成為承載多元生活的有機體。期待更多城市下足繡花功,把治理精度轉化為百姓可感的生活溫度,繪就活力與秩序并行的美好生活圖景。(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趙曉昕)
(河北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