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上午,陽光灑滿寧鄉夏鐸鋪鎮石侖關的紅色熱土,湖南工商大學暑期“三下鄉”紅智傳薪先鋒隊在此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通過黨史館研習活動與紅色故事會相結合的形式,為當地中小學生送上了一堂生動的紅色教育課。
活動伊始,紅智傳薪先鋒隊隊員與學生們一同走進《毛澤東主席與寧鄉》黨史館。在講解員的細致引導下,大家駐足于珍貴的歷史文物前:1917年湖南一師校運會的白瓷罐、毛澤東早年使用過的煤油燈,以及《實踐論》《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復刻本,無不訴說著青年毛澤東在寧鄉游學的崢嶸歲月。從白箬鋪以詩換糧的智慧,到石侖關雨中求宿的堅持,再到密印寺與方丈論道的頓悟,一個個鮮活故事讓學生們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輩探求真理的赤誠之心。
圖一
隨后的紅色故事會環節中,團隊成員化身“紅色講解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再現青年毛澤東偕蕭子升游學寧鄉的歷程。“40個銅板的溫暖”“油紙傘下的初心”等故事段落,搭配快問快答互動,讓學生們在輕松氛圍中了解“游學第一站”“以詩聯解決溫飽”等歷史細節。在“夢想墻寄語”環節,學生們認真寫下“傳承紅色基因”“努力學習報國”等心愿便簽,稚嫩的字跡中飽含著對革命精神的敬仰。
圖二
隊長楊雨潔表示,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研學讓紅色文化可觸可感。團隊不僅深入挖掘石侖關紅色資源,更注重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革命故事,讓“腳踏實地、心系民生、知行合一”的游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扎根。
圖三
活動最后,團隊成員與參與活動的學生們共同前往石侖關游學古道遺址,沿著青年毛澤東當年的足跡緩步前行。隊員們結合史料,向學生們講述毛澤東在此考察民情、與村民促膝長談的往事,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實踐理念具象化。古道旁的老樟樹下,學生們圍坐聆聽,眼中閃爍著對歷史的好奇與對理想的向往。
此次石侖關紅色研學活動,既是紅智傳薪先鋒隊“重走青年毛澤東游學路”的重要實踐,也是團隊以“科技+文化”賦能紅色教育的生動嘗試。接下來,團隊將通過鄉村文化站、學校課堂等渠道持續傳播,讓游學精神跨越百年,在青少年心中種下“求真、務實、報國”的種子,為紅色基因傳承注入青春動能。
團隊:智能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 紅智傳薪先鋒隊
文:智能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 王旭蕓 童鳳藝
圖:智能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 何永莉 王召之
審核老師:鄒佳瑾 管佩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