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生悶氣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生活中,人們常能聽到類似“再氣都要把乳腺癌氣出來了”的說法,這并非毫無依據,乳腺癌的發生就與長期情志不暢有關。事實上,不僅是乳腺癌,肺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都可能因長期的情緒郁結而升高。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持續的情志不暢會干擾身體正常機能,進而為癌癥的發生提供可乘之機。
不過,將癌癥的發生單純歸因于情緒問題,這一觀點仍存在爭議。盡管不少研究試圖將癌癥與情緒關聯起來,但也有學者認為二者關聯較弱。澳大利亞學者的一項隊列研究發現,情緒障礙史與癌癥發病率呈負相關或無顯著關聯;Batty 等研究人員的 16 項隊列研究也顯示,心理壓力與特定部位癌癥死亡率的關聯較弱,且隨訪時間越長,關聯越弱,這提示隱匿性癌癥可能反過來影響情緒。
也就是說,究竟是壞情緒致癌,還是患癌后才出現壞情緒,抑或二者毫無關聯,目前尚無定論。我想強調的是,無論你正處于何種情緒 —— 樂觀或悲傷,都無需恐慌,更不必自我批判,首先要學會接納。情緒的正負定義由他人賦予,但感受只屬于自己,其產生的緣由唯有自己清楚。不必在意世俗眼光,在追求更健康的人生前,先要學會自我同情、自我接納與自我憐憫。
文中提到的 C 型人格,值得簡單說說。這是一組在癌癥患者中較常見的性格特質:表面上 “善于合作、有耐心、被動、缺乏自信、慣于接受”,實則在壓抑負面情緒,尤其是 “憤怒”。就像文中那位 55 歲男子,不吸煙且堅持鍛煉,在外人眼中是陽光開朗的 “老男孩”,實則一直在委屈自己。
A 型人格則表現為易怒、緊張、反應快、好斗、控制欲強,這類人更易患心臟病。B 型人格則平衡溫和,能自如感受和表達情感,既不會在情緒爆發中失控,也能自然流露憤怒、恐懼、悲傷等情緒 —— 比如我就是這種類型。B 型與 C 型表面看似都隨和,但 B 型的隨和是真實表達,C 型則是壓抑自我負面情緒后的偽裝。
因此,我更建議大家不要將 “癌” 與 “情緒” 強行綁定,別讓 “癌” 給本就情緒不佳的自己再添負罪感。那些偏 C 型人格的朋友,先別糾結癌癥與否,照顧好自我感受,讓情緒得到正確表達才是關鍵。
唯有身心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與 “癌” 永遠告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