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比較關注自我義務,他認為:自我義務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義務。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中指出,對自我的義務不僅是道德大廈的基石,更是實現完善人性的首要前提。
也就是說,對自己負責,是做人的根本。
1.康德的“自律”和“他律”
1)“自律”與“自我負責”?。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必須基于“自律”,即人作為理性存在者,?自我立法、自我約束?,而非受外在權威或情感驅使。
也就是說,你得做你自己的主人,管好你自己。確保你想說的、想做的,是你自己發自內心真正想說、想做的,而不是被人情世故什么的綁架或憑一時沖動。
比如,對一個人好。應該是我喜歡TA,我就想對TA好,而不是,TA看起來很需要我、TA看起來好可憐、沒有我TA該怎么辦啊、TA對我付出那么多我得補償之類的。
前者是你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后者明顯是被外界強加給你的。雖然對于后者,你可能也會認為那是你的“自由選擇”,因為你“本可以不那么做,但你選擇那么做了。”
其實不是。
你首先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他人的內心。否則,你覺得正確的善舉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好的結果。就像幫助小鳥提前出殼一樣,你剝奪了他人成長的機會。
我曾經在一個挺大的公司看到老板的一幫子親戚,在公司面臨倒閉時候無助的樣子——他們已經喪失了在外面自己打拼的能力。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學奠基》中強調:“道德律令不是外在強加的,而是理性主體為自己設定的法則。”?
因此,真正的道德是自己想明白該怎么做,然后自覺遵守,不是別人逼你或者圖啥好處。
2) “過度道德化”與康德對“他律”的批判?
康德反對?“他律”,即道德行為受外在規范、情感或功利目的支配。“過度道德化”可能表現為完美主義或者自我剝削。
完美主義?是指將道德義務絕對化,忽視人的有限性。比如,必須拿冠軍,第二名完全沒價值;或者,必須上名校,普通學校完全沒價值。
自我剝削?是以道德之名過度苛責自己,導致精神內耗。比如,我生病了也不能休息,否則就是懶惰。再比如,我父母那么辛苦,我為他們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康德雖強調道德義務的普遍性,但也在《實踐理性批判》中承認?“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若道德自律異化為自我壓迫,反而違背了理性的初衷。
也就是說,別把道德搞成自己逼死自己的枷鎖,對自己也得講點人性。
比如,自己吃不上飯還硬捐錢,覺得“不捐就不是好人”。別忘了自己也是一個人,你不要虐待自己。
2. 自我道德的實踐
1)自我是存在的基礎。
道德行為的主體只能是“自我”。若個體不先確立自身為負責任的主體,便無法真正履行對他者的義務。比如,網貸欠一屁股債,還非要借錢給朋友裝大方,結果兩人一起破產。
正如上文所說,康德強調人必須將自己視為目的而非工具,這種自我尊重是道德行為的起點。
這不是自私,而是“先立住自己,再照亮別人”。連自己都負責不了的人,對別人的“好”往往藏著控制或補償心理。就像醫生戴好氧氣面罩再救乘客,先確保自己呼吸,才能救更多人。
想要做到“立己照人”的目標,也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人需要發展稟賦、提升理性判斷力、精準識別他人需求、有效履行利他義務。意思是想真心幫人,先得讓自己有本事、懂分寸——不然要么幫不到位,要么好心辦壞事。
就像自己游泳都不會,看見人溺水直接跳下去救人,結果消防隊來了得救你倆。
醫生先苦讀十年醫術再治病,比赤腳亂扎針更能救命。
真正的利他像“練級打怪”——自己先攢夠血條和裝備,才能輸出有效傷害。否則很容易造成混亂。
2)用自我發展建立道德權威。
發展自己的天賦,如理性、技能、共情力是履行外在義務的能力儲備。如同工匠需先磨利工具,道德行動者需先錘煉自身。比如,撒謊成癮的父親要求子女誠實,這也太難為子女了。
而且,缺乏批判性思維者易被偏見左右,情感麻木者難以實踐仁愛,而意志薄弱者無法堅守承諾。
比如,大媽聽信謠言轉發"救命偏方",結果耽誤病人治療;一時熱血收養流浪動物,沒幾天就嫌麻煩拋棄。
唯有踐行自我完善者才具備道德感召力,這正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的邏輯內核。
真善良是"技術活",要持續升級三大裝備:腦裝備(理性判斷)、心裝備(共情能力)和手裝備(執行毅力)。無論缺哪一樣,都有把好事辦成災難現場的可能。
3)建立直面真實的利他行為。
誠實(拒絕自欺)是道德動機的凈化器。康德指出,偽善會腐蝕道德根基——當人用“為他人好”掩飾私欲時,義務便淪為表演。唯有直面內心真實,利他行為才具道德價值。
所以,千萬別拿“為你好”當遮羞布!幫人就真心幫,別一邊做事一邊心里打小算盤——裝出來的善良比真自私還難受人。
這種偽善無處不在,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是道德表演,用表面利他掩飾內在空虛。比如,名人倡導零碳生活,卻被粉絲發現頻繁乘坐私人飛機旅行,其素食主義不過是擺拍。
二是怨恨性利他,因自我犧牲而產生道德綁架心理,付出后變債主。比如,母親天天念叨孩子:“我為了你放棄了事業。"逼孩子考清華。
三是道德耗竭,當好人累到崩潰開始抱怨。比如,你以前是公司最拼的那個,主動加班、幫同事頂班,結果老板覺得“你能者多勞”,工資不加,升職沒你,反而懶同事天天摸魚還拿獎金。終于有一天,你擺爛了:“愛誰干誰干,我不干了!”
所以,真善良一定別把善行當遮羞布,即對內誠實;別把付出當高利貸,即拒絕綁架;別等油盡燈枯才喊停,要懂得及時回血。
3.本體論基礎
康德認為,人作為理性存在者,其道德人格的完整性要求首先確立對自我的義務,其次自我赦免。
意思是,別拿自己當畜生使,該休息休息;也別拿自己當上帝用,允許犯錯。先把自己當個人伺候明白了,才有資格當圣人。該努力時別偷懶,該原諒時別死磕——對自己都擰巴的人,對別人好也容易不真實!
1)自我義務
這種“自我義務"包括:發展自然稟賦、保持心靈誠實和維護身體完整。這些義務優先于對他人的義務,因為只有完整的主體才能成為道德實踐的載體。
意思是,先把自己收拾利索。腦子夠用、心里干凈、身子沒垮,才有本錢幫別人。具體如何做到,康德提供了如下答案:
(1)發展自然稟賦:動態的自我實現
指最大限度開發理性、創造力、體能等先天潛能。
在康德看來,浪費稟賦等于否定了人類特有的“人性稟賦”,將自己降格為動物性存在。
比如,高智商天才沉迷享樂荒廢科研,本質是對人類知識進步的背棄。
所以,我們需要終身學習、技能精進、健康管理,將自身塑造為更高效的價值創造體。
也許你會說,如果這位天才不喜歡科研,而喜歡享樂呢?如果享樂真的是他的自我價值實現目標,那就是自我實現。但一般來說,這不太符合人性,如果一個人有巨大的能力而無法得到有效疏導的話,會很難受的,真正的快樂需要碾壓困難后的成就感。
(2) 保持心靈誠實:不欺騙自己。
自欺是道德墮落的溫床,如“我只是撒個小謊”演變為習慣性虛偽。唯有誠實自省才能實踐康德“自律”原則——用理性為自我立法。
實踐方法是:
定期復盤,審視行為是否與內心準則一致,也就是給道德稱稱重,避免不知不覺"缺斤短兩"。
拒絕合理化惡行,如“大家都這樣”。要把惡念掐死在“第一次",所有大惡都是小惡喂大的。
勇敢承認私欲與道德義務的沖突。意思是把心里的小算盤拿到臺面上打,見光死的就不配支配你。承認私欲不可恥,可恥的是給私欲穿道德外衣:沒錢買東西就說“我沒錢買",別扯“極簡生活";愛錢財就說“我想發財",別唱“高薪是為夢想";真正的道德勇氣,是敢對著鏡子說:“對,我就是又窮又貪又慫,但現在我要做個好人!"
就像健身要定期測體脂,道德也得常練常查,否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3)維護身體完整:道德存在的物質基礎。
是指我們有義務避免非理性地損害或毀滅自己的身體(包括健康),不得自殺、自殘或進行不必要的、嚴重危害健康的放縱行為。
關于這一點,康德本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康德生來個子矮小,體弱多病,身材有點畸形,一邊的肩膀比另一邊高。為了能夠保持身體的健康,他持之以恒地恪守自己制定的生活規則。通過這種努力,他能夠在那個人的平均年齡只有50多歲的年代里健康地活到79歲,只差兩個多月不到80歲,并最終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由此可見,自我義務的履行具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一是約束,表現為對欲望本能的節制,如克服懶惰等;二是建設,體現為德性能力的培養,如發展同理心等。
這種張力關系最終導向"道德自律"的完成態,即自我立法與自我服從的統一。意思是,真正的成熟,是活成自己的“道德老板”——自己定的規矩,自己心甘情愿遵守,不甩鍋、不雙標、不精分。
2)自我赦免
對自己也別太苛刻——真正的道德成長是“知錯-找病根-升級”的三步走。先學會原諒自己,才有底氣原諒別人。
道德成長需要通過三個階段實現自我赦免——
認知階段?:承認自身不完善性的客觀存在。 比如,拖延癥患者,“我上個月確實懶,計劃表全空白",而不是“都怪工作太忙"。
反思階段?:通過實踐理性審視道德瑕疵的根源。比如,家暴父親清醒后分析,“我復制了童年遭受的暴力模式",而不是“我就是脾氣急了點"。
超越階段?:將缺陷轉化為改進動力。比如,校園霸凌者長大后成立反霸凌熱線贖罪。
那些整天罵別人“沒道德"的鍵盤俠,往往對自己最縱容。真君子是,“我犯過錯,所以更懂包容你。"
—小結—
康德這一理論顛覆了“自我關懷等于自私”的誤解:健康自愛是道德的必要條件,善待他人需先懂得善待自己。
真正的利他主義是“滿溢”而非“掏空”:杯滿則溢,人必先成就自身,避免“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悲劇,其善行才可持續且無怨。
意思是,道德不是自虐比賽!健康的大腦、干凈的靈魂、耐造的皮囊,才是你幫人的“營業執照"。自己活得像個破篩子,還非要給別人擋雨,擋得住嗎?
只有磨礪靈魂的透鏡,才能折射道德之光;夯實自我地基,才能筑起人類責任的圣殿。這便是自我義務的永恒優先性!
插圖來自法國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