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25年7月14日簽署行政令,宣布對俄羅斯全面征收100%關稅,并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實施次級制裁。白宮官員明確表示此舉旨在“切斷俄羅斯戰爭供血管”。同時在歐洲國家的認購下,美國將會提供最后一批大規模援助給烏克蘭。
這一連串動作為俄羅斯精英層投下震撼彈:就算俄羅斯表示愿意和中國反目,協助美國背刺俄羅斯,美國也要先把俄羅斯打死再說。美國戰略目標始終是徹底削弱俄羅斯大國地位后,再同中國進行決戰,這與俄羅斯是否愿意主動“出賣中國”無關。
俄羅斯社會長期存在親美慣性。葉利欽時代70%寡頭在倫敦購置房產,其子女赴美留學比例達62%;即便普京2018年力推中俄貿易時,俄國家杜馬仍有議員公開質疑“過度依賴中國危險”。2024年初,俄智庫“現代國家發展研究所”甚至建議“暫停對華能源合作換取美國解除制裁”,認為“西方更認可文明國家”。這種心態源于歷史投機傳統:部分俄精英將親西方視為“高貴血統”象征,幻想通過對華疏遠換取重返西方陣營,甚至在中俄友好政策下仍鼓吹“三角博弈論”。
特朗普的政策反復性徹底粉碎此類幻想。2025年4月,特朗普曾宣稱“與普京通話愉快”,暗示可能放松制裁;但三個月后,他威脅“轟炸莫斯科”并推出100%關稅,更具殺傷力的是次級制裁條款:任何國家購買俄石油將面臨美國金融斷鏈,迫使印度推遲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德國暫停俄油過境談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嘲諷道:“特朗普的談判籌碼是假動作,關稅大棒才是真目的”。
俄羅斯民眾認知隨之逆轉。普林斯頓大學數據顯示,俄民眾對特朗普好感度從2025年2月的58%暴跌至7月的28%,60%受訪者認定“美國欲徹底肢解俄羅斯”。
有一說一,俄羅斯現在意識到轉向其實已經有點晚了,他們為了和美國妥協,曾經放棄過不少戰略機遇期。2022年俄德“北溪-2”管道妥協換來的是管道被炸,2024年俄退出烏克蘭糧食協議也未阻止美追加制裁。如果當時他們不妥協,強硬一點或許能爭取到更多的國家利益。
當然,俄羅斯轉向中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普京推動的中俄貿易意外培育出親華利益集團,成為抵御美國壓力的防火墻。
能源寡頭率先受益:俄油對華出口占比從2022年18%升至2025年45%,俄氣公司因對華供氣量翻倍,高管獎金同比上漲300%。
然后就是軍工集團也吃到了好處:烏拉爾車輛廠為中國定制礦山機械,相關營收超過坦克業務;蘇霍伊設計院參與C929客機項目,年獲中方注資12億美元。
這些寡頭主導國家杜馬通過《反次級制裁法》,授權凍結配合美國制裁的企業資產。俄鋁總裁德里帕斯卡公開警告:“配合美國等于自殺,中國人的承諾比白宮的承諾可靠”。
現在你如果再讓俄羅斯去反華,這些既得利益者首先就會站出來把提出這種話的人給打一頓。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扇醒了俄羅斯的百年西方夢。登的“價值觀圍剿”與特朗普的“交易式打壓”本質都是遏制俄羅斯復興。更何況現在俄羅斯已經把人民幣當成了國家的外匯,反華成為最虧本生意。
或許還有一些年長的俄羅斯人覺得與中國合作是違背祖宗之法。但是對于中年人和年輕人來說,自己從出生起就活在西方的陰影和壓迫之下,反倒是中國在一直幫助他們,俄羅斯未來必然是這些年輕人的。等到了那時。所以哪怕是出于利益考量,俄羅斯背叛中國的可能性也會越來越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