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奔馳、寶馬、奧迪齊齊涉足智駕領域時,意味著高端市場的智能化競爭全面開啟了。
7月15日,寶馬集團中國宣布和中國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達成合作,聯合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打造兼顧運動與智能的寶馬汽車。當然,站在消費市場的角度來看,寶馬中國與Momenta的聯姻,標志著德系三強BBA在智能駕駛賽道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角逐。
其實在寶馬牽手Momenta之前,奔馳與奧迪早已在智能駕駛領域率先布局,形成了既有重疊又有差異的合作局面。比如奔馳,早就2017年就戰略投資了Momenta,2024年奔馳宣布再度與Momenta深化合作,并將在2025年到2027年將推出至少4款搭載Momenta方案的新車,首款車型是全新CLA,新車預計將于今年四季度首發。
再看奧迪,奧迪和Momenta、華為都有合作,其中與Momenta合作的是奧迪與上汽聯合打造全新電動子品牌AUDI,不過市場上的信息量并不多,遠沒有奧迪與華為合作的信息傳播量多,以至于多數人只知道奧迪僅牽手華為展開合作。
值得一說的是,奧迪是首個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的百年豪華品牌,包含了奧迪A5(參數丨圖片)L、A5L Sportback和Q6L e-tron等車型,更是率先把華為智能輔助駕駛應用在燃油車型上車企,真正從消費需求的角度推動智駕平權。
坦白說,奧迪開了一個好局,想要領先的華為智駕,不止于新能源車,奧迪燃油車同樣可以,奧迪油車+智能輔助駕駛,打破了燃油車無法匹配智能輔助駕駛的認知。
寶馬為什么選擇Momenta?
再說回到寶馬選擇Momenta的戰略思考上,寶馬更強調安全,把智能輔助歸為一項功能(不選擇華為不是不安全,下面再講)。今年3月,寶馬集團董事高樂(Jochen Goller)談到自動駕駛時說,“我們永遠不會把未經驗證的技術裝到車上,讓消費者去做實驗?!睆娬{安全冗余高于技術上限。
其實說白了就是,寶馬上車智駕輔助駕駛,考慮的點就是盡量保證智能輔助的安全,并非追求極致完美的智能輔助體驗。寶馬牽手Momenta的目的,是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不至于讓寶馬在國內乃至全球市場在智能層面落后于對手,保證寶馬在新能源時代的豪華品牌的領先地位。
其次,寶馬相關負責人還說道,拒絕用戶成為測試員,對于智駕的可靠性、安全性的理解,考慮的合作伙伴,必須具備龐大的數據量,而寶馬選擇了Momenta,正是因為Momenta在智能輔助駕駛上具備足夠多的訓練數據和實測數據。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Momenta在城市NOA供應鏈市場占比60%,華為HI模式占比近30%,其他企業總共占比約10%。龐大的市場占有量,為Momenta的智能輔助駕駛提供足夠的訓練數據。
換句話說,智駕水平需要真實的數據投喂,才能在大模型訓練中把智能輔助系統優化得更好更安全,顯然,Momenta就非常符合寶馬在考慮合作商上的選擇量化標準。
最后,就是奔馳為寶馬做了示范,同為傳統豪華品牌的強勁對手——奔馳率先邁出一步選擇和Momenta合作,顯然也為寶馬提供了安全考證的案例,寶馬只需跟著友商的腳步就非常穩了,不至于會出大錯,這亦算是寶馬考慮Momenta的理由之一。
當然,除了奔馳、奧迪,使用Momenta的智駕方案,還有豐田、通用、本田、日產等國際大廠,國內車企如比亞迪、奇瑞、紅旗、廣汽等同樣搭載了Momenta智駕方案,足夠多的合作車企就帶來足夠龐大的道路數據量,理論上的可靠性自然優化得更好,寶馬選擇Momenta的智駕方案,自然說得過去了。
寶馬堅持靈魂主導權?
當然,還有人可能會問,寶馬為什么不學奧迪用華為智駕方案?這個問題當然不是華為智駕不如Momenta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或許是車企話語權之爭的問題,更深層的原因是不想把所謂的“靈魂”交出去。
眾所周知,華為提供的智駕合作方案可劃分為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鴻蒙智行模式,雖然方案不少,但提供的全棧方案定制空間受限,從雷達、芯片到算法都是華為的技術深度融合,留給車企改動的空間并不多。
寶馬想擁有智能駕駛能力之時還能保留寶馬獨有的駕控靈魂,寶馬需要保留整車設計、調校的主導權,Momenta提供的智駕方案明顯更符合寶馬的開發理念,Momenta支持開放架構、保留底盤調校等接口,更像軟件方案商,能基于不同品牌的設計風格做針對性的技術供應。
奧迪為什么沒有這樣的顧慮?我個人的理解,其實相對于寶馬考慮的主導權,奧迪更想在內卷的國內市場穩住或拉高品牌市場份額,畢竟近幾年隨著問界、享界、理想等品牌沖高蠶食了BBA的市場份額,導致BBA中的奧迪的地位面臨更大的沖擊。
因此,站在奧迪的角度,與其強調所謂的主導權,倒不如坦誠與華為合作,兩家強強聯合,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看能否逆天改命,畢竟國內部分高凈值人群考慮問界、享界、尊界品牌車型,更多是沖著華為而來。
奧迪聯手華為就是不想做毫無關注度的“中等生”,而是想通過華為賦能,寧愿投入更高的成本也要突破新勢力圍剿,大概這就是奧迪與寶馬不同的戰略思考。
總結
再回到當前車市,奔馳、寶馬、奧迪三家車企選擇的智駕供應商雖然有不同,不過說到底都是為了提高品牌競爭力,期望在競爭激烈的車市穩住銷量盤,或借助智駕牌推動品牌銷量更上一層樓。畢竟現在新能源迅速崛起,奔馳、寶馬、奧迪面臨的市場沖擊相當嚴峻。
數據顯示,奔馳、寶馬、奧迪三家今年上半年銷量分別為250684輛、220777輛和269920輛,分別同比下降了14.7%、16.3%和7.8%,面臨自主高端品牌的沖擊相當大,它們想要在新能源時代保持強勁的品牌優勢,智能駕駛輔助自然是它們迫切需要補齊的短板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