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小編將每日為您帶來精彩內容,希望您不要錯過哦~
一家開車自駕游,親爸繼母卻讓9歲男孩坐后備箱?親爸與親媽吵了起來了,親爸還要求親媽賠償30萬元。
親爸卻表示自己對兒子很好,不會道歉。
究竟是自私一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事情經過
據紅星新聞7月16日援引大象新聞的報道,近日,一名9歲男孩被親爸繼母要求坐后備箱一事引起了多方關注。
據男孩的親媽汪女士表示,事發時她已經和前夫離婚,孩子的撫養權判給了前夫。
在離婚的時候,前夫隱瞞了個重要信息:他在外面有個小三,兩個維持關系已經很久了,她有前夫離婚后,這小三也成功“上位”了。
之后,孩子被前夫和繼母帶走了,且她與孩子失聯了兩個月。恢復聯系后,孩子告訴她這件事。
2023年暑假期間,兒子隨親爸一家出去自駕從佛山到桂林旅行,其中包括親爸、繼母、爺爺、奶奶、繼母前一段婚生子和一個嬰兒。也就是說,此次旅行一共去了7個人。
汪女士稱,兒子跟他說,出發前他想坐在后排座位上,但是上車的時候他們說后排沒有座位了,讓他去后備箱坐。
這件事,在去年她和孩子親爸因為撫養權的問題打官司的時候,在法庭上,孩子的親爸親口承認的。
汪女士還表示,親爸和繼母還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等精神暴力,對方反而將她告了,要求賠償30萬元。
雖然2024年11月撫養權一審判回給了汪女士,但是前夫仍然不肯交出相關證件,以至于孩子沒有辦法上學。
2025年4月,汪女士以兒子健康權為由,對前夫和孩子的繼母提起了民事訴訟。
親爸回應
16日,針對于近期視頻的內容,記者聯系到孩子的親爸,他表示確實讓孩子坐在了后備箱。
但是,他們出去玩,是一路走一路玩,孩子并沒有全程都坐在后備箱里,除了一兩個小時的高速,其他時間都是坐在前排。
而且,當時他開的是越野車,前排和后備箱中間沒有隔擋,空氣也是流通的,所以孩子也不會被悶到。
親爸還表示,出發前曾和孩子溝通過,征詢過他的意見是不是想一起去玩。由于車內座位有限,要是想去,就把后備箱清空,只帶一輛嬰兒車。
孩子是愿意的,而且當時孩子年齡也小,不會像現在這樣蜷縮在后備箱里。
針對汪女士指控親爸對孩子長期精神虐待的事情,親爸是否認的,他自認為對孩子非常好:如果對孩子不好,為什么還會讓孩子讀一年5萬學費的私立學校。
親爸表示,危險駕駛他認,讓孩子坐后備箱他也認,但是其它問題他不認,也不會對孩子和汪女士道歉。
讓孩子坐后備箱的事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重組家庭孩子的權益問題也被大家所關注。
同時,親爸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后備箱是不能用于載客的,他讓孩子坐在后備箱里,不管時間長短,這種行為就是置孩子的生命安全于危險中。
即使孩子是自愿的,但是作為一個未成年人來說,這種“自愿”是沒有意義的。不管怎么說,親爸沒有做后保障孩子生命安全的法定責任。
從感情和道德方面來說,親爸的做法讓人心寒。視頻中的男孩生活在一個重組家庭中,心理和情感上本就敏感脆弱,卻還要受到精神上的虐待。
據親媽汪女士表示,孩子曾向她表示親爸和繼母逼著他罵親媽,還要求他接受“媽媽不要他”的言論。
這種行為無疑是對孩子感情和心靈的嚴重摧殘,說一句精神虐待不為過。
另外,這件事還反映出重組家庭兒童權益保護的困難。俗話說有后媽就有“后爸”。像這個事里這個男孩的事情并不是個例。
這件事傷害最大的還是孩子,父母離婚后的孩子在新組建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小心謹慎的。家長對孩子的照顧應該避免孩子再次受到情感上的傷害。
現在親生父母間的撕扯看似是對孩子好,但是鬧到現在全網圍觀的地步,將一個家庭關系拉到了聚光燈下。
無論這場紛爭是誰贏了,對于孩子來說已經造成了一種情感傷害,所以親生父母最終都是輸家。
最后,我們作為這場紛爭圍觀者,不必非得給一方打上“壞人”的標簽。這場訴訟的結果如何其實不太重要。我們還是要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多為孩子的心理和未來考慮。
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關注”我,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