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喻言
“現在很多人說拉丁語是一門‘死語言’,但我從來不這么認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窺見截然不同的世界與文明?!?/p>
1993年夏天,18歲的李永毅以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在北師大上學期間,他機緣巧合地了解到拉丁語和古羅馬語的一些基本情況。從此,在這兩門小語種的翻譯領域里,李永毅耗進去近三十年的光陰。他也由“門外漢”進步為“擺渡人”。
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李永毅。
7月初,封面新聞在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對李永毅教授進行了專訪,期望“翻譯”出他的堅持與努力。
當被問及是什么力量讓他堅守翻譯這片園地時,李永毅的回答樸素而堅定:“我覺得這件事,很重要?!?/p>
機緣巧合轉行
埋頭鉆研拉丁語近卅載
上世紀90年代,李永毅就讀于四川開縣中學(現重慶市開州中學),成績優異,考上理想大學對他來說不是一件難事。
而在高考前志愿填報時,李永毅對學校和專業的選擇與家人存在一定的分歧。
“我剛開始第一選擇其實是中文,因為我小時候想當一個作家或者詩人。但家里人想讓我學英語,因為上世紀后期學英語非常吃香。在綜合考量下,我覺得英語起碼和中文有共通的地方,最后還是選擇了英語?!?/p>
在學校選擇上,李永毅則填報了北京師范大學。 “當時北師大是為數不多有師范專業的學校,讀師范是可以免學費的,而且每月還有生活補助,可以緩解家里的壓力?!崩钣酪阏f。
1993年的夏天,李永毅高考發揮出色,成為當年四川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就這樣,李永毅走進京城,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開始他的語言學習之旅,而他從英語走向拉丁語也源自一次“巧合”。
“1996年,上大三,我在幫一位外教查書時發現,學校有著豐富的拉丁語藏書,但鮮有人問津。而拉丁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文學的樣貌,當時我就對拉丁語產生了興趣?!?/p>
后來,李永毅利用學校的書籍和資源開始自學拉丁語,而后逐步轉向專業研究,并立下了譯完古羅馬黃金時代詩人全部作品的宏愿。
“2006年,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本詩集翻譯——卡圖盧斯《歌集》拉中對照譯版本。翻譯完第一本后,我發現研究古羅馬文明的學者不多,我就想從這個地方入手,慢慢去填補空白?!?/p>
李永毅教授正在翻譯拉丁語詩歌。
談起翻譯,性格內向的李永毅變得滔滔不絕。他說他的翻譯跟過去的翻譯家相比,有相同之處,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我的翻譯是遵循老一輩翻譯家的風格,我會更注重翻譯的形似。像一首詩的翻譯,首先要形似才能神似?!?/p>
李永毅舉例說,如果原文是自由詩,翻譯的版本也需要是自由詩。押韻方式也會隨原詩進行靈活變化,調整韻腳。
“不一樣的點則在于現在翻譯可以利用現代工具完成,‘無紙化翻譯’已經普及,還可以利用多窗口協同進行翻譯?!?/p>
李永毅說,此前他在翻譯奧維德的《歲時記》時遇到一個難題——天象的判斷。
“詩歌里談到了天象,但2000多年前的天象和現在肯定不一樣,這就需要去求證。那個時候我兒子剛好下載了一個軟件,可以推算出來2000年前羅馬的天象,這就很好地利用上了現代工具?!?/p>
從古羅馬詩人卡圖盧斯、盧克萊修、賀拉斯和奧維德,到維吉爾和提布盧斯,李永毅將翻譯視作生活里最為重要的伙伴,并不斷堅持。
他所翻譯的《賀拉斯詩全集》,每天10到12小時的反復打磨,前后花了七年多時間,總體量達到了8000多行。
李永毅教授翻譯的《賀拉斯詩全集》。
“李永毅沉潛多年,譯出古拉丁文《賀拉斯詩全集》,書中70萬字的逐行評注頗見功力,體現了深湛的中文修養和古典學水平?!边@是魯迅文學獎賦予李永毅的授獎辭。
李永毅教授獲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受訪者供圖
“翻譯永遠具有挑戰性”李永毅說,“好的譯者必須既是詩人,又是匠人,既要用詩人的悟性和匠人的精確去把握原詩,又要用詩人的才氣和匠人的細致把原詩的語言和語言后面隱隱發光的東西,盡可能地用對等的水平轉換過來。”
李永毅教授獲首屆金隄翻譯獎優秀獎。受訪者供圖
博士畢業后,李永毅在北京師范大學執教6年,由于要照顧家里老人小孩,2009年,他從北京回到家鄉重慶,并在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
“雖然重慶大學傳統上是以理工科為主,但是文科發展也有后發優勢。重慶大學在原來林建華校長的推動下,文史哲基礎科學都得到穩步發展?!?/p>
李永毅表示,現在外語學院發展迅速,也已經有了博士點?!皩W校對學科建設有明確規劃,外國語學院也將繼續加強一級博士點建設,有針對性引進人才,推出科研成果?!?/p>
拉丁語不是“死語言”
還傳承著文明基因
“很多人都說拉丁語已經‘死’了,但是我從來不這么認為。即使現在國土面積僅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還將其視為官方語言?!?/p>
李永毅介紹,拉丁語屬于印歐語系,起源于拉丁姆地區(現意大利拉齊奧大區),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只有梵蒂岡將拉丁語用作官方用語,但目前很多語言都源自拉丁語,包括英語中就有大量專有名詞源自拉丁語。
“拉丁語是中世紀歐洲的通用語言,當時幾乎所有書籍都是用拉丁語寫的?!崩钣酪阏f,“拉丁語更是西方學術研究的重要基礎,哥白尼、笛卡爾、牛頓等近代哲學家和科學家的主要著作都是用拉丁語寫的?!?/p>
“現在很多場景也都還有拉丁語的身影,一是大家熟悉的電影,例如《哈利波特》中魔法師所使用的咒語是拉丁語,以及很多著名品牌商標也是來自拉丁語,例如洗護品牌力士(LUX拉丁語是光的意思)、汽車品牌沃爾沃(Volvo拉丁語是滾動的意思)。”
“拉丁語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文學的樣貌,莎士比亞的許多故事都改編自古羅馬文學,想要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學,就必須追根溯源。”
李永毅說,拉丁語對于西方語言來講,就像是中國的文言文。雖然現代人不常用,但其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仍然重要。
李永毅教授正在翻譯拉丁語詩歌。
小語種就業雖然難
但學習外語依然有意義
作為語言學的前輩,對于社會上高度討論的話題——“小語種學生就業難”“學習外語的意義是什么”等,李永毅也有他的觀點。
“不光是小語種不好就業,其實英語專業就業也很不容易。之前是把外國東西介紹進來,現在我們更多是要把中國的東西介紹到世界,和世界平等地對話?!?/p>
這樣的變化在李永毅看來,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其實并沒有減少,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的師資還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培養的學生還不能達到社會的期望。現在需要的不是簡單會外語的人才,還要懂當地的法律、文化、制度,成為一個‘外國通’的角色?!?/p>
因此,李永毅建議,學外語專業的學生必須做好規劃,“語言基礎知識是安身立命的,同時要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讓知識結構變得更合理、更豐富,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
而上升到學外語的意義,李永毅認為,它永遠是了解世界的一條道路。
“語言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學一門語言等于在進入另外一個民族的思維,你會去看,去想象他們怎么去體會和認識這個世界?!?/p>
作為國內拉丁語翻譯的領軍人物之一,經過近30年的辛勤耕耘,李永毅已經完成了古羅馬黃金時期最杰出詩人卡圖盧斯、賀拉斯、奧維德、盧克萊修等人作品的翻譯工作,目前正在翻譯那個時代最后一位偉大詩人維吉爾的作品。
李永毅說,翻譯工作既是享受也是折磨。翻得順時行云流水,卡殼時兩小時“難渡一詞”。支撐他埋頭耕耘幾十年的原因,只是一句“我覺得做事就要做還沒做的,總得有人先去做,因為留了這么多空白總是不好的。”
記者手記:
初見李永毅教授,這位溫和平靜的學者看似沉默。但當話題觸及拉丁語與古羅馬詩歌,他眼中驟然煥發的光彩,瞬間照亮了那方常人難以涉足的學術秘境。
他的選擇始終帶著一種沉靜的“反潮流”勇氣,從炙手可熱的英語轉向塵封的拉丁語藏書,再到立下譯完古羅馬詩壇的宏愿。
支撐這一切的,不過是一句樸素至極的話語——“這件事很重要,總得有人先去做。”
近卅年如一日的深潛,不為桂冠,只為填補文明地圖上那片“不應存在的空白”。李永毅以冷板凳為舟,以孤獨為槳,在時間長河中留下了一道沉默而堅韌的航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