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布了《關于調整我院2026年學術型碩士生招生專業的公告》,自2026年起,工商管理學、應用經濟學不再招收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
學術型碩士招生,在多所高校數個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慢慢被畫上了句號。
不僅僅是同濟大學,近年來,已有多所高校宣布在部分專業停招學碩。
多所高校,停招學碩
有關高校部分學碩停招的信息從未間斷,而這也正是全國研究生培養結構持續調整與推進背景下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包括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雙一流”高校,表示停招部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事實上,學術型碩士招生的調整并非無跡可循。
早在2009年,我國便開始調整研究生培養結構。在教育部所下發的《關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范圍,在相對穩定招生總規模的前提下,各招生單位要逐步減少學術型研究生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
歷年來,圍繞這一目標的實踐步步推進。
2020年9月,在教育部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中也明確提到,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
此外,如何更好實現兩類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分類發展,同樣也備受關注。
聚焦制約兩類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關鍵問題,教育部于2023年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劃定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的分類發展方向。
對于研究生培養的結構,《意見》中也更著重強調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且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專碩擴容背后的深層考量
學碩被頻頻打上“退場”的標簽,背后有諸多現實因素。
這既是國家政策導向的結果,也反映了社會需求與教育資源配置的調整。
“學碩培養方向是學術研究,在我國學碩總體規模已經達到高值的前提下,學碩逐步收窄是必然趨勢,畢竟學術研究不需要那么多人。” 在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看來,許多學生選擇攻讀碩士也是出于增加就業競爭力的考慮,并非一定對學術研究多么有興趣。
陳志文認為,部分高校縮減學碩招生規模與國家調整了研究型人才培養方針有關。部分高校開始通過推免渠道招收直博生,將學術人才培養重心上移至博士階段。例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2020年停招學碩后,增擴博士研究生項目招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關于研究生招生培養結構的調整公告
學碩招生的步步緊縮下,是專碩的同步擴招。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專業領域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專碩擴招體現了社會需求。各個專業領域急需高級人才,而理論研究已經無須用“人海戰術”來堆砌。
《方案》中也提出,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是主動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路徑,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
專碩,成為主流
今年,是我國專業學位制度實施的34周年。過往的三十多年中,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迅速、成績顯著。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專碩招生人數達40.2萬,首次超過學碩。
此后,專碩招生勢頭不減,并且在多個維度實現快速發展。
根據2022年發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專業學位類別的數量由47種增加到67種。教育部其他相關數據顯示,專業學位授權點總數也由2012年時占學位授權點總數的37.6%提升至2022年的44.2%;在人才培養規模上,專業學位授予人數占比從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
但回顧專碩的發展,它也曾因培養模式、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而被人“誤解”。
從觀念上看,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仍需扭轉,基層院系、研究生導師對于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之間的區別認識不足,尤其是在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簡單套用學術學位發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從培養模式上看,專碩與學碩修讀同質化課程的現象時有發生。產業導師深度參與研究生招生、培養以及論文撰寫環節、給予實質性投入和指導的力度有待加強。實踐基地的數量和質量還有提升空間,專業實踐育人成效不夠突出。
推進專業學位人才培養,也還在不斷行動中。
談及畢業,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少學生都有“畢業論文難寫”的體會。
但是,現在畢業考核逐漸多樣化,論文已不再是畢業的唯一標準。
202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的出臺,賦予了學位授予單位更多的自主權,在法律層面為打破授予學位的“唯論文”一說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過去,根據《學位條例》,研究生如果要獲得學位,除了完成課程考核、修滿學分,還要通過“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而如今,《學位法》中新增兩條要求:“完成學術研究訓練或者專業實踐訓練”、通過“規定的實踐成果答辯”,這也表明,高校等學位授予單位在賦權之下,可以制定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學位授予具體標準。這在強調兩類研究生學位分類發展、分類培養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研究生教育結構的優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
在學位授予方式上,高校的積極探索已經收到了良好的反饋。
今年4月,天津大學決定在今年畢業的工程類碩士研究生中,率先開展憑借實踐成果頒發學位的嘗試。
在天津大學召開的10場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實踐成果鑒定會上,10名工程碩士研究生憑借自己的實踐成果拿到了學位,而且也成為國內高校中,首批通過實踐成果獲得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
其中,馮麗艷的成果利用人工智能的自動學習機制和可解釋分析能力,實現了藥量的精準投加,解決了自來水廠在水處理的混凝階段,相關藥劑添加量不精確的問題,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馮麗艷接手該項目后,順利完成項目并通過企業驗收,并且以這一成果成功申請到了碩士學位。
多維度的改革和可見成效,也印證著專業學位的建設正穩步前進。
天津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實踐成果鑒定會
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國家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兩類學位同等重要。
學碩與專碩此消彼長的背后,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結構的逐步調整,也是為了更好適應和發揮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來,在研究生教育的舞臺上,學碩與專碩將各展其能,共促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