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學戲天賦異稟,16歲登臺為毛主席演《三戰張月娥》。
她師從“中國第一女武旦”,19歲就跟隨劇團全球演出,名揚天下。
京劇大師梅蘭芳稱她為“后起之秀”,周總理也對她的前途十分看好。
她就是被京劇界稱為“紅衣青衿”的齊淑芳。
只要肯用心沉淀,齊淑芳在未來必然成為京劇界里的名角。
這個京劇界的明日之星卻帶著30余名演員留在美國發展。
“叛國”“吃里扒外”成為了她的標簽。
國內戲迷對她的罵聲更是不絕于耳。
可她卻是兩耳一閉,在暮年回到了國內養老。
年過花甲低調回國的她為了什么?
當年放棄優質待遇留在美國的她又有著怎樣的秘密?
2008年,著名的京劇藝術家齊淑芳回國探親。
可等待她的并不是戲迷們對她的歡迎。
而是鋪天蓋地的輿論和數不清的謾罵。
這一切都要從20年前,那次美國演出說起。
1988年,44歲的齊淑芳率領劇團前往美國演出《智取威虎山》。
這次演出大獲成功,得到了許多美國人的贊揚與欣賞。
齊淑芳聽著場館內外的掌聲,不由得有了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留在美國。
當齊淑芳把這個想法說出,她的團員們對這個想法無不感到震驚。
大部分人都同意齊淑芳的想法,認為留在美國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國家是京劇演員的根本,拒絕留下。
聽著團員們的不同意見,齊淑芳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她將劇團分成兩派,一部分和她留在美國,一部分回國發展。
可回到中國的寥寥無幾,留在美國的卻足足有三十多位京劇演員。
一度讓中國京劇界陷入了無人可用的困境。
此事發生后,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漫天的輿論襲向齊淑芳。
有人罵她“叛國”,也有人說她“吃里扒外”。
認為她貪圖國外的風光,辜負了國家對她的培養與期望。
面對洶涌的輿論,齊淑芳毫不在意,作出了自己的回應。
她聲稱自己留在美國是為了讓京劇在美國扎根,讓美國人去了解京劇。
可究竟是為了弘揚國粹,還是為了個人利益,誰也說不清。
只有成績才能證明她的貢獻。
齊淑芳決定留在美國后,重新組建起了劇團,在當地的劇場進行商業演出。
但演出的效果卻與她所想的情況相差甚大。
最初還有一大批的美國觀眾出于好奇觀看京劇表演。
可看多了,他們的興趣也漸漸消散,鮮少有人光顧劇團。
看著手里越來越少的經費,齊淑芳陷入了困境。
每天賺取的票錢還沒有劇團的日常開支大。
沉重的經濟壓力下,一些劇團成員萌生退意,想要回家。
但兜里比臉都干凈,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
出于無奈,齊淑芳只好帶著劇團投身于街頭表演。
勉強靠著一些打賞,在美國艱難度日。
此時的齊淑芳已經沒有了曾經藝術家的風采。
甚至為了生活能夠好一點,還會選擇幫餐館刷盤子洗碗賺取零錢。
在這段時間里,齊淑芳和她的團員們過得就像是流浪漢。
甚至常常因為沒錢,被沒收回國的護照。
這樣艱難的環境,齊淑芳已經不知道該怎么生存下去。
但幸好,美國這片土地上有著許多優秀的同胞。
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在美國表演時,發現了劇團的窘迫。
主動為他們提供了居住的地方以及足夠的糧食。
甚至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劇團獲得了美國政府的免稅支持。
齊淑芳帶來的劇團這才在美國站穩了腳跟。
在殷承宗的建議下,齊淑芳對之前表演的京劇進行了創新。
增添了許多情節,讓美國人看的更加順眼,讓舞臺更具視覺沖擊力。
創新效果十分明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觀看表演。
齊淑芳的劇團也漸漸在美國打響了名聲,成為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京劇團。
2003年,齊淑芳的京劇團登上了紐約百老匯這一璀璨舞臺。
自從梅蘭芳演出過后,齊淑芳是第二個在這個舞臺表演的京劇藝術家。
媒體記者大肆報道,稱贊她“武技精湛”。
美國政府更是為齊淑芳的劇團頒發了特別貢獻獎用以表彰。
經歷了萬千磨難,齊淑芳做到了曾經的目標。
她真的將京劇帶到了美國,也讓自己在美國成為了名角。
這些榮耀和她在美國的奮斗以及朋友的幫助分不開關系。
但真正讓她有底氣留在美國的原因,還是她從小學習的京劇實力。
齊淑芳出生在一個有名的京劇世家。
他的祖父是清朝著名“老生”齊甲成,父母哥哥也都是頗有盛名的京劇藝術家。
嫂子張美娟甚至被戲迷們稱為“中國京劇第一女武旦”。
而齊淑芳就是在這樣一個處處充滿著京劇韻味的家中長大。
得益于家里的熏陶,齊淑芳自小便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每天都跟著自己的哥哥們練習發聲,夢想著自己未來成為一個杰出的戲曲演員。
她生來身手矯健,像翻筋斗、踩蹺、倒圈等高難度動作,對她來說都不值一提。
出色的天賦讓她的京劇之路看起來就像是命中注定。
1957年,齊淑芳結束了初中的學業。
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搬到了哥哥的家里。
拜師嫂子張美娟,跟著她學習京劇。
立志在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京劇演員。
在嫂子的教導下,齊淑芳的京劇水平進步神速。
唱、念、做、打樣樣精通,各種高難度表演動作也是輕車熟路。
16歲那年,她跟著嫂子,為毛主席演了一出《三戰張月娥》。
亮眼的表現讓毛主席都為之側目,親自為她改詞。
1960年,齊淑芳學成畢業,順利進入上海京劇團擔任京劇演員。
常年跟著劇團奔波在全國各地的劇院,為觀眾帶來表演。
而她也憑借自己的出色演繹,贏得大師梅蘭芳連聲稱贊:“后起之秀,前途無量!”
梅蘭芳甚至親自來到后臺探望她,主動留下合影以作紀念。
在此后的數年里,齊淑芳常常奔波在各國演出。
更是留在了美國闖出了一番事業。
可哪怕事業再優秀,她依然懷念著家鄉。
尤其是到了暮年,這種感情愈發強烈。
在2008年回國探親后,齊淑芳就將自己的事業重心慢慢轉回了祖國。
她時常坐飛機往返兩地,在中國各個劇院進行表演。
并對一些年輕的京劇演員給予指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2010年,年紀大了的齊淑芳選擇落葉歸根,定居在了上海。
沒曾想這一行為竟引發了一些戲迷對她的控告。
說她在國內有名氣就跑到國外,如今老了卻回來養老。
紛紛認為齊淑芳這種“吃里扒外”的人不配回國。
面對這些爭論,齊淑芳永遠都表現的十分淡然。
她從不去解釋,只是默默的將自己的余生放在了對京劇的貢獻上。
不論是指導年輕京劇演員的表演技巧,還是糾正他們的臺詞習慣。
齊淑芳都付出了自己全部心血,沒有絲毫藏私。
今年的5月份,網絡上流傳了一段齊淑芳的練功視頻。
已經82歲的她,在練功房里揮舞長槍,和丈夫丁梅魁對戲。
她的身手如年輕那般利落,沒有半分老人的暮氣。
有的只是一位老藝術家對于自己事業的熱愛。
同時,齊淑芳也沒有忘記在美國對京劇進行宣傳。
今年的6月1日,她再度回到紐約,在法拉盛市政廳演出《望江亭》。
她穿上了一身純白繡花的戲袍,臉上的粉黛蓋住了歲月。
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師風范。
當年的齊淑芳是以什么心態留在美國的我們暫不可知。
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為京劇在國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哪怕老了唱不動了,她也會盡自己的一份力幫助新一代京劇演員。
對京劇的發展,她稱得上“盡心盡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