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雙胞胎兄弟報了一周圖書館的免費活動,我也帶上筆記本,跟著孩子一起去自習了一周。
卷的比你想象得還卷,雞的比你想象得還雞,親媽雞、爺爺雞、自雞。
同樣,沒學的娃比你想象得還要玩得痛快。
我在想:家長該不該給孩子手機、平板、電腦?
家長是該管孩子、還是給予一定的選擇權?
是不是把孩子放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他們就真的會看書、做作業,哪怕只是一會兒?
01:雞娃先雞己:要孩子學,自己先學一遍
“雞娃先雞己”,這句話很多家長理解是:不要逼迫孩子學習,先把自己的“鈔能力”好好歷練下。
本來,我也是這樣理解的,孩子學不會、不愿意學時,我就默默多寫幾篇稿子。
到圖書館第一天,我就徹底地打破自己的認知了。
9點開門,我們9:20到達。我到處找空座位,始終沒找到。也因為這樣,我把所有座位上的人和書都看了好幾遍。
有位白發蒼蒼、戴著帽子、穿著防曬長袖的爺爺,帶著大概6、7歲模樣的小孫女坐在一個角落里,接下來的幾天,他倆也始終坐在這個座位上。
小孫女可能幼升小,也可能一升二,在用鉛筆寫著字帖。
孫女寫完一版,爺爺就給批改。寫得好的字畫上紅圈;寫得欠佳的字,爺爺告訴孫女需要注意什么方面。
最主要爺爺坐一邊沒有刷手機,是跟孫女一起練著字,而且是同樣用鉛筆寫一本一模一樣的字帖。
我們二升三的暑假作業要求練習英語字帖。兩個孩子暑假才開始拿鋼筆寫字,平時確實也沒怎么正兒八經練習過單詞書寫。
我看到孩子寫的“eraser”非常不滿意,“s”和“a”都覺得差強人意,給孩子寫一個示范時,我才發現原來想寫得像書寫體一樣好,我也不一定做得到,為什么我就要強求剛拿鋼筆的孩子呢?
我也從來沒想過跟著孩子一起練習書寫。
對比這位爺爺,我們太多家長,真的差遠了。
后來幾天爺爺也給孩子講數學加法題,很有耐心的樣子。
第二天,我帶著筆記本,9點前到達圖書館排隊,順利坐到了有插座那邊的座位。我旁邊坐著一位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母女。
媽媽把五年級的英語教材單詞表抄了一遍。又把一張紙折成四行,兩行寫上中文,兩行空著給孩子默寫英語單詞。
每張紙夠寫10個單詞,媽媽讓女兒默寫一張后,又穿插上其他科目的學習。
初中的英語語法書,也給孩子先標記了重點,再讓孩子看。
02:開館前半小時的排隊大軍,遇上三升四的小哥哥
吸取第一天沒座位的教訓,第二天我帶著雙胞胎趕了個大早,也有點過分的早,8:30我們就到達圖書館了!
好在可以在館內大廳排隊,不至于太曬太熱。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隊伍已經迂回了兩路了,目測已經40人有余了!
后來沒幾分鐘,又有第3路排隊的人了。待到開門之前的半小時,整個大廳站成了迂回的6路隊伍。
為了安撫兩個活潑有余的孩子能夠安靜等待30分鐘,我拉著倆孩子跟旁邊第3路一個稍微高一點的男孩聊聊。
那個男孩三年級升四年級,與讀中學的姐姐一起來自習,一放暑假就來了。
他很熟悉規則,告訴我們:“8:55就會開門了!這里可好玩了!我們會待一天,可以寫作業、可以看書、可以有小朋友一起玩?!?/strong>他熱情招呼我家兩個娃:“你們也一起玩嘛!”
我問倆兄弟:“你看小哥哥也來寫語文、數學、英語作業,明天我們也帶作業來待一天,好不好?”
雙胞胎這會兒被小哥哥邀請,立馬答應了!
后來真的8:55就開了上樓的門。我看這個男孩熟練地找了個靠窗戶座位(我嫌棄太曬,沒坐他們旁邊,后來才知道那邊是學習區域。我坐的空調效果好的位置,是刷手機、刷平板的孩子愛待的位置)。
我刻意留意了下這個男孩,我好奇他一天是怎么待的,畢竟也就比我孩子大1歲,而且姐姐肯定需要專注自己的學業,對他管不了多少。
小男孩先去圖書架選了會兒書自由看,我家娃也在這段時間遇到了他。雙胞胎說:“小哥哥在看《高等數學》,還要我們看,我們看不懂。”
1個小時后,10點,我家孩子去教室參加活動。這個男孩也回到自己開始預留的座位,開始寫作業。
又1個小時后,11點,我家娃從教室出來。這個男孩又與他倆、還有幾個差不多大小的男孩,窩在走道玩了會兒。
這幾天來圖書館自習,我的工作狀態還算徹底拉滿了。
也就是9點坐定后,看下各種消息和訊息,半小時到1個小時后才能進入狀態,開始打字、寫作。
由于展館也不大,自習室估計有限,這個自習室里容下了幼升小、小學、中學、大學、考研、考公、考律師資格證等各路證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
真正自習的孩子,9點落座開始就啟動學習模式:看書、刷題、預習、復習。休息就是去茶水間接口水,或者站起來在座位附近活動活動。
如果你覺得是因為圖書館自習的氛圍感太好,導致來這里自習的孩子們都很自覺,那就大錯特錯了!
03:孩子背書包去圖書館,不一定是寫作業、看書的
上午9點開館進入的人不少,但不是都是來占座位寫作業、自習的,也有來組團打游戲、刷短劇的(工作人員很忙碌、志愿者也沒歇著,不可能時刻提醒)。
第二天我第一次自習沒經驗,坐在靠中間走廊的位置了。對面3個4、5年級模樣的男孩,拿出平板,認認真真輪番玩起了游戲。
可能打得太激烈,討論的聲音又吸引來2、3個年齡相仿的男孩圍觀,大家談論的聲音不小。
坐我旁邊的倆母女被吵得換了座位,我戴著耳機、開著音樂,都可以聽到他們討論游戲的聲音。
第三天我9點多才到達圖書館,有插座的座位沒有了,正好又見到幾個拿著平板、戴著耳機刷短劇的女生。
正對著我的是一位在看書的男生,斜對面的女中學生在做英語聽力題,戴著耳機很投入。
我右手邊的小學女生在看小說,書名不詳,但一上午都沒挪窩。
再遠點,打游戲的幾個男生繼續打著游戲,平板在幾人之間流轉。
更遠點,帶孫女寫字帖的爺爺,今天給孫女講加減法了。
孩子背著書包去圖書館,不一定是寫作業、是看書的。
帶著平板、手機去圖書館的,可能真是做英語聽力題、聽高中物理歐姆定理的錄播課,但還可能是組團打升級的。
暑假里玩會兒平板倒無可厚非,但在圖書館大聲喧鬧確實有點格格不入。
孩子哪怕是說去圖書館自習,家長也請晚上看看他們今天完成了哪些作業吧!要么和在家打一天游戲并無二異。
而自覺的孩子,可能已經自己找高年級的書籍開始自學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