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如果你最近還在糾結(jié)今天到底是點麥樂雞、巨無霸,還是炸雞全家桶,不好意思,今天這篇文章可能會讓你猶豫三秒鐘——
法國著名消費者保護組織UFC-Que Choisir(直譯就是:選擇吧,消費者!)最近放出一份調(diào)查,狠狠給了我們愛的快餐店一個“超級加倍”的靈魂拷問。
沒錯,說的就是你們最熟悉的快餐四大天王: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和Quick。
而這次的“罪名”也很簡單:你吃的東西,根本不知道是啥。
報告指出,在這些連鎖快餐店中,消費者壓根搞不清自己吃進嘴里的東西到底有哪些成分,快餐巨頭們在這個問題上,遮遮掩掩、含糊其辭。
你點個漢堡,菜單上就寫了三個字:“面包+肉+醬”,但面包是啥?肉是啥?醬又是啥?統(tǒng)統(tǒng)不說清楚。沒標配料表、沒營養(yǎng)標簽,甚至對過敏原的提示也像是在打迷糊仗,消費者基本處于“開盲盒”狀態(tài)。
尤其是在法國,這些快餐品牌只列出最基礎的食材構(gòu)成,卻不公布完整配料清單。
但在別的國家,比如瑞士、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法律早就要求要列清楚所有成分。
UFC舉例說,在瑞士,麥當勞一個基礎漢堡就包含44種成分和添加劑。
再比如,在法國,麥樂雞我們只知道是“雞肉”,但在瑞士,成分表上列出了23種東西,其中雞肉還不到一半,第二成分是水……
還有,在法國的漢堡王,炸雞塊你看不到任何具體成分;而在瑞士,同樣的雞塊明明白白寫出了31種成分,雞肉只是一部分,還有香料、水、添加劑、防腐劑、增稠劑等等等等……
法國消費者腦袋里裝了800個問號:你這不是雙標是什么?
UFC表示,在那些列出詳細成分的國家,有不少被使用的添加劑都已經(jīng)被多國權(quán)威機構(gòu)列入“健康風險觀察名單”。
某些添加劑可能會引發(fā)腸道炎癥、影響消化系統(tǒng),甚至與糖尿病和結(jié)腸癌有關聯(lián)風險。
真這不是嚇唬人,而是目前的研究已經(jīng)提示了這些可能性。最可怕的是,在法國,這些信息卻處于半封閉狀態(tài)。快餐店既不主動披露,又沒有法規(guī)硬性要求,消費者吃著吃著,甚至不知道這些添加劑是不是已經(jīng)悄悄躲進了肚子。
接著我們說說對過敏人群至關重要的信息:過敏原。
麥當勞和漢堡王算是“學霸擔當”,他們用圖標方式展示菜單中可能含有的過敏原,比如蛋奶堅果等,但兩者都有自己的毛病。
麥當勞是只在自助點餐屏幕上顯示,但好歹有,漢堡王的問題在于他們把“可能含有”和“明確添加”混在一起,讓人容易誤會。
肯德基就比較累人了,你要想知道成分,得一個個產(chǎn)品點進去慢慢看,而且他們提供的是一個超級復雜的表格,閱讀起來堪比高考生物試題。
而Quick干脆就“失聯(lián)”了,官網(wǎng)沒標,App和門店終端上也找不到,實在想知道,麻煩你找員工問。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對花生、芝麻或者乳糖過敏的體質(zhì),在不明確標注的情況下,點個漢堡真的只能靠祈禱。
再來說說營養(yǎng)標簽,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標著A、B、C、D、E的五色標志——Nutri-Score。
這是法國政府推廣的食品營養(yǎng)評分制度,從A到E依次遞減。
但在快餐界,它的存在感約等于背景音,UFC指出:
只有麥當勞和肯德基愿意提供Nutri-Score,但只藏在官網(wǎng)或App某個角落,菜單上是完全沒有的;
而且麥當勞雖然提供了一個“只顯示A/B類產(chǎn)品”的功能,但他們用的還是舊版算法,這一版評分對某些高熱量食品比較“寬容”,讓它們表面看起來沒那么不健康,這波操作,真的很有“只要換個算法我就能變健康”的內(nèi)味了。
漢堡王和Quick更直接,干脆就不提供Nutri-Score,只貼出一張全營養(yǎng)分析表,復雜得像大學教材。
UFC怒其不爭:“既然超市賣的包裝食品早都要貼Nutri-Score,快餐店為啥不行?”
調(diào)查總結(jié)中,UFC的態(tài)度可以用“氣憤又無奈”來概括。他們說:
“快餐巨頭們目前的做法,全靠‘自愿披露’,這也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愿意披露!”
在法國,法國每兩頓在外吃的飯,就有一頓是快餐。信息越不透明,受影響的人就越多。
于是,UFC呼吁歐盟立法,強制要求所有連鎖快餐品牌列出完整成分清單,強制展示Nutri-Score營養(yǎng)評分,統(tǒng)一格式標明所有可能的過敏原。
他們也鼓勵消費者“用腳投票”——如果品牌不說清楚吃了啥,那我們就少去吃!
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大家從此對薯條和漢堡“深情說再見”。只是這份調(diào)查揭示的,是我們對食物了解的“信息落差”。
外賣點餐幾秒鐘,吃進肚子一整天。但我們真的知道自己吃了什么嗎?
愛吃可以,但知道吃什么,更重要。
下次你點個套餐的時候,不妨也問問自己:這個漢堡的第二成分,是不是水?
Ref:
https://www.franceinfo.fr/sante/alimentation/ingredients-allergenes-additifs-nutriscore-kfc-mcdonald-s-burger-king-et-quick-pointes-du-doigt-sur-l-opacite-de-la-composition-de-leurs-produits_7379005.html
https://www.bfmtv.com/economie/consommation/l-ufc-que-choisir-pointe-un-manque-de-transparence-des-enseignes-de-fast-food-sur-les-additifs_AD-202507160101.html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