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過了“大而美”法案,這是一個時代性的法案。
這個時代性的法案立即遭到中國學者的集體嘲笑,認為是殺貧濟富,這是膚淺的評論,51比50的票數險勝,不等于會比小金百分之一百通過的法案更糟糕。
我們應該清楚一個新的時代背景已經形成了,這就是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時代。
大而美法案標志著美國已經按下了新冷戰的啟動鍵,大而美法案打著龐大且美式的標簽,基于美國依然強大的優勢心理,目標是美國再次偉大。現在全世界都在討論這樣一個話題,以中國為代表的多極秩序替代了美國的單極秩序,都在談論中國進入市場經濟后,美國的戰略誤判,共產主義并沒有消失,相反中國的軍力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擴張。
于是,幾乎所有的西方國家都在追問,強大的中國究竟想做什么?
當人們普遍在思考一個問題時,這個問題就真的存在了。也許,對中國來說,本來只是想在2022年完成主權統一,無意仗劍江湖,但全世界都不這么看,因為對體制的解讀不同。2022年總算有驚無險,美國直接表態會參戰,多國航母在能源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進行了軍演,而流傳中的新的時間窗口將是2027年。美國、日本、印、韓、澳、英、德、法諸國政要都有軍事支持的表述,中國的內政問題被國際化了。其實,背后的邏輯也很簡單,因為有一個《臺灣關系法》,如果中國單方面改變了現狀,雖然是中國的內政,但單極的美國秩序就徹底結束了。美國不想與中國交手,但更不想有一天發現已經無力與中國交手。這就是馬斯克說的,不希望哪一天發現AI殺手是某大國生產 ,而不是美國。
在這個中美關系的新冷戰背景下,特朗普受到了兩件事的刺激,一件是疫情期間,美國要依靠中國提供口罩,另一件事是俄烏沖突中常規裝備的損耗與提供,美國現在有的制造能力最多在沖突中維持兩個星期火炮彈藥消耗,而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
假如戰爭風云卷走了和平鴿,美國還能大而美嗎?
所以,打一場必勝的大國戰爭,是大而美法案真正的底層邏輯,基于這樣的認知,我們再看大而美法案就清楚了美國想做的是什么?
核心還是制造業快速回歸本土,要有打一場大國戰爭的能力,因此企業是大而美法案的最大受益者,大幅降稅,對企業減稅,對個人減稅,不再強調社會性公平,削減了財政支出的公眾福利,讓富人更賺錢,這意味著大量的資本將涌入美國市場,美國將進入一個新的賺錢時代;但軍費會增加,而稅收每減少一元錢,就意味著政府開支也要減少一元錢,新型的由AI引導的高效管理將吹響政府改革的號角。
大而美是否能讓美國偉大不知道,但這個法案能通過,說明美國預設了大國之間必有一戰,包括軍事沖突。法案否如愿以償,做到不再依賴中國制造,并完成一場大國戰爭的經濟以及工業制造的準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國內部的政治與社會沖突。
有意思的是,在大而美法案生效后的第1天,馬斯克就宣布成立了美國黨。
大而美法案算不算殺貧濟富?算不上,這是中國學者的思維定式,減少稅收,不僅僅是企業稅,也在減少個人所得稅,提高個稅起征點。財政稅收減少,核心價值取向是減少開支,談不上是殺貧濟富。
相信中國力量,大而美法案很可能讓美國陷入成本劣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所謂的美國再次偉大,是以削弱中國的多元秩序為目標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