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杯在便利店已普遍鋪貨。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
今夏“解暑神器”之爭中,市場上出現的一款“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異軍突起。近日,這款2公斤裝售價22.8元的新品強勢沖上熱搜,受大批消費者追捧。在家用冰箱就能輕松自制的冰塊,如今竟成了香餑餑,引得商家們紛紛入局——為何普通冰塊能掀起消費熱潮?
價格爭議,自制與售賣價差明顯
“2公斤冰賣22.8元?這價錢能買3斤雞蛋了!”家住雨花區的市民李女士在山姆超市看到“農夫山泉純透食用冰”的標價時直言離譜。她算了筆賬:自家冰箱制冰,5升桶裝水成本不到10元,能凍出5公斤冰,折算下來每公斤才2元。
對此,山姆會員店客服人員回應:“這款是農夫山泉專供的定制款,采用慢凍工藝,成本比普通冰塊高不少。”據介紹,這款冰塊采用24至32小時超低速緩慢凍結工藝,能讓冰塊結晶更均勻,在相同環境下融化速度降低20%。
該款商品6月上架以來,線上收獲評價超過900條,好評率96.4%。記者在現場走訪時,也遇到消費者正在購買袋裝冰,市民張先生表示,自己是買了威士忌,看到有食用冰順手買幾包,“夏天在家喝酒,放點冰塊口感更好。”市民陳女士則表示,自駕出游帶冰塊,放車載冰箱里,一路都能喝上冰涼的飲料。
需求升溫,多方商家紛紛入局
事實上,隨著夏日氣溫的升高,冰塊市場需求大增。不僅是各大商超,便利店也紛紛加入競爭。
“冰杯賣得不錯,這兩天天熱,一天要賣七八十杯。”五一廣場711便利店的冰杯迎來了銷售高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便利店,冰杯多與飲料、咖啡、氣泡酒等搭配推薦。“公司樓下便利店順手買個飲料加個冰杯,可以喝一上午冷飲。”市民李女士表示,自制DIY冷飲比直接點十幾元的奶茶要便宜得多。
中百羅森、新佳宜等上架的160克冰杯有食用冰塊、食用冰球兩種,售價在3元~6.8元不等。這些便利店的冰杯憑借便捷的購買渠道,吸引了不少即時需要冰塊的消費者。
隨著冰品生意被多方看好,茶飲店也紛紛推出了冰杯。蜜雪冰城、古茗、書亦燒仙草等都推出了售價1元的冰杯。
冰品熱銷,消費場景與情緒價值驅動
冰杯的熱銷并非偶然。《2025中國都市消費行為白皮書》顯示,冰杯品類連續兩年超300%的消費增長,一線城市人均年消耗達48杯,冰杯的市場滲透率正在不斷攀升。
業內人士表示,從冰杯的流行,到袋裝冰塊熱銷,體現的是年輕一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飲品飲用方式的變化帶來的是產品的轉型。冰杯經濟的本質,是消費場景創新與情緒溢價。它既滿足了年輕人對“儀式感DIY”的追求,又承接了“拒絕30元奶茶”的性價比需求。
市民周女士則認為,自制冷飲便捷、安全,而且具有社交屬性。年輕人買冰杯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在社交媒體曬圖獲得認同感,這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
來源:長沙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