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邊進口44%的俄油,一邊與美國聯(lián)合生產(chǎn)戰(zhàn)斗機發(fā)動機;印尼在中美科技戰(zhàn)中左右騰挪,既加入中國主導的RCEP,又接受美軍2.5億美元雷達系統(tǒng);巴西推動金磚擴員,卻也將美資視為制造業(yè)升級的來源,另外還有諸如土耳其等國。這種左右逢源的外交平衡術,正是作為“全球搖擺國家”的典型寫照。
近日,美國智庫“新安全中心”在最新報告中點明:巴西、印度、印尼、沙特、南非、土耳其這6個“搖擺的地區(qū)大國”,已成為維系美國主導國際秩序的核心變量。它們共同奉行多邊外交,在區(qū)域內具有支配性影響力,且主動推動國際規(guī)則改革。
例如土耳其在俄烏戰(zhàn)爭中拒絕對俄制裁,卻同步接收美軍F-16戰(zhàn)機;沙特在加入金磚國家的同時,仍大量采購美制武器,接受美國安全保護;巴西無視美國壓力,允許華為建設5G網(wǎng)絡,卻將美國列為第二大貿易伙伴。這些看似矛盾的選擇,實則是精準的“戰(zhàn)略對沖”——它們拒絕站隊,卻通過同時綁定多邊利益,最大化自身議價權。正如美智庫所警示的:若美國仍將其視為“棋子”而非平等伙伴,全球霸權的支柱將加速崩塌。
搖擺國家的戰(zhàn)略自主性,在能源與安全領域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2024年11月美國對俄金融機構制裁升級后,土耳其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激增33%,其中64%來自美國,俄氣份額驟降至6%。但與此同時,俄土合作的阿庫尤核電站仍按計劃推進,埃爾多安更公開呼吁“擴大對俄貿易”。
還有就是沙特的軍事依賴,盡管沙特通過中國斡旋與伊朗復交,并加入金磚國家,但其高端武器幾乎100%依賴美國供應。當拜登政府因記者卡舒吉案冷落利雅得時,沙特轉向中俄洽談武器合作,倒逼美國重啟F-35戰(zhàn)機軍售談判。這種一段時間內的“經(jīng)熱政冷”互動模式,凸顯美國影響力的局限性。
南非的案例更具警示性:2025年3月,南非駐美大使因抨擊特朗普“煽動白人至上”遭驅逐,導致美國喪失對其關鍵礦產(chǎn)(如錳礦)的控制權,中國則借此獲得南非關鍵礦產(chǎn)19%的出口份額,成為最大贏家。
美國智庫報告也為美國政府開出藥方,即必須用實質性利益置換影響力,拉攏這6個地區(qū)大國,將是美國霸權成敗的關鍵所在。但現(xiàn)實矛盾尖銳,首先市場準入代價高昂,巴西要求美國開放農產(chǎn)品市場,印度索要高科技出口許可,這些均觸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紅線。
其次,國防合作受阻,土耳其因采購俄制S-400遭美制裁,F(xiàn)-35訂單被取消,至今仍是北約團結的一道裂痕。當然,最根本的挑戰(zhàn)還在于美國戰(zhàn)略信用透支。
當特朗普威脅將對歐盟、墨西哥加征30%關稅時,沙特與巴西悄然加速“去美元化”;當美國在安理會否決巴勒斯坦建國,南非在聯(lián)大投票中公開譴責其“雙重標準”。搖擺國家的耐心正隨美國政策反復而消磨殆盡,同時也倒逼他們站在美國對立面。
面對六大搖擺國家的戰(zhàn)略自主,美國霸權的維系已不再是簡單的軍事威懾或經(jīng)濟施壓,而是能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模式。這些國家拒絕選邊站隊,卻以靈活的外交手腕在各大國間謀取最大利益。若美國仍以“霸主”姿態(tài)強求忠誠,只會加速多極化進程;反之,若能承認它們的獨立訴求,以平等互惠重塑伙伴關系,或可延緩霸權衰落。未來的國際秩序,或許不再由單一強權主導,而是由這些搖擺國家的外交天平最終傾斜向何方來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