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地攤夜市管理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難點。在安徽省馬鞍山市,一處曾聚集300多個攤點占道經營的流動夜市,在新的城市治理理念指引下,通過城市更新變身為熱鬧的精品夜市。這一變化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入夜時分,安徽省馬鞍山市體育路夜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香氣撲鼻的烤串、充滿鍋氣的炒面、琳瑯滿目的飲品,在音樂和燈光的映襯下,夜市的“煙火氣”顯得更加濃烈。
安徽省馬鞍山市體育路夜市攤主黃雙全表示,客源比之前穩定了很多,生意現在也很好,節假日忙不過來還要喊老婆孩子過來給他打打下手、幫幫忙。
攤主黃雙全所說的“以前”,指的就是曾經的體育路夜市。那時,夜市還是一條由流動攤位自發聚集形成的小吃街,主要分布在安徽工業大學秀山校區北門旁的體育路。高峰時,體育路上曾有300多個流動攤位,這條道路也長期被油煙、擁堵和垃圾所困擾。
馬鞍山市花山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夏兆亭表示,首先是交通堵塞的問題,現在是四車道,堵塞最嚴重的時候會變成兩車道。除了交通堵塞問題,餐巾紙、紙盒子到處丟棄,而且油污灑落在地面上面清理起來也非常困難。 面對這種情況,管理人員想過很多辦法,從驅離到安排專人值守,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
夏兆亭表示,直接取締對于他們來說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是通過走訪調查,他們發現每一個攤點背后就是一個家庭,生活得非常不容易,直接取締他們的生活怎么辦?
以人為本,就不能“一關了之”。在廣泛征詢了攤主、市民和周邊單位的意愿后,當地決定,投入800多萬元,將距離夜市原址200米左右的一塊閑置空地改造為新的體育路夜市。
夜市共有283間門面房,全部實現了通水、通電,還增設了公共就餐區、臨時停車區,配置了微型消防站。可即使如此仍有部分攤主有顧慮。 安徽省馬鞍山市體育路夜市攤主吳素娟表示,就是怕重新搬個地方沒有客流量,沒有生意,擔心攤位房租比較貴。
針對攤主們的顧慮,管理方在體育路夜市內部設置了一個演藝舞臺,通過不定期舉辦的民俗巡演、音樂演出等活動來提升夜市人流量。在租金方面,夜市管理方采取“微利可持續”的模式,商鋪租金根據面積大小在每月900元—1800元之間,入駐的第一年還享受租金五折的優惠。
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霍里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建平介紹,租金相比同城比較成熟的夜市僅僅是別人的三分之一。
新的體育路夜市改善了環境也保留下過去的人氣。開業一年來,夜市日均人流量達1.5萬人次,總客流量達500多萬人次,283個門面房一直維持接近滿租狀態,經營戶實現營收5600余萬元,人均日收入約450元,比整治前增長2倍多。夜市管理方的租金收入能夠維持其日常的運營開支,并帶動創業、就業近1000人。目前,體育路夜市二期正在建設,預計將于2025年9月底正式投入營業。
過去占道經營的夜市地攤變成了一個精品夜市,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變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鮑家偉表示,城市發展理念最核心的其實是以人為本,要聚焦人的生產生活需求,推動城市滿足不同群體生活、生產的需求,推動城市更好發展、更好建設,這是一個城市發展理念的轉變。
編輯:楊書杰 責任編輯:劉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