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新號”
“有個項目急需轉賬”
“這事別跟其他人說”
當“領導”突然提出這樣的要求時
您是否會因為上下級關系而放松警惕?
這極有可能是冒充領導類詐騙
案例一:冒充黨政機關領導詐騙
一日,某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小張接到顯示為“王局長”的短信:“小張,這是我的新號,有急事找你。”
添加微信后,“王局長”以“有個急事不方便自己出面,也不想讓其他人知曉”為由,要求小張代為轉賬到指定賬戶,承諾次日歸還。出于對領導的信任,小張立即照辦,直到次日當面匯報工作時才發現被騙。
案例二:精準冒充公司老板詐騙財務
去年,十二師轄區某公司財務王女士被拉入一個“工作群”,群內有“老板”“總監”“經理”等6人,正在討論公司最新一筆業務涉及5萬元的合同尾款。“老板”@王女士詢問到賬了沒,王女士回復還沒到賬,“老板”便說出一些信息,讓王女士去問一下。
幾次問答后,王女士深信這就是“工作群”。隨后“老板”問賬戶余額,王女士如實告知,“老板”以“正在談的一個項目緊急”為由要求立即轉賬。由于群內聊天記錄與真實業務高度吻合,王女士未電話確認就直接轉賬50萬。直到真實老板收到銀行短信提醒,才發現被騙。
詐騙手法解析
01
信息收集階段
通過企業官網、招聘信息等獲取組織架構;購買非法泄露的通訊錄、會議紀要等內部資料;長期潛伏行業交流群觀察工作模式。
02
身份偽裝階段
盜用領導真實姓名、照片制作假微信;注冊與領導微信頭像、信息相似的“孿生號”;偽造帶有企業logo的聊天背景。
03
話術設計特點
強調“私密性”——“這事就你知道”;制造緊迫感——“很著急”“項目馬上要黃”;利用權威——“是不是我說話不好使了”。
04
詐騙形式
“會議費”騙局:冒充領導要求墊付會議押金。
“審計應對”騙局:以應對檢查為由要求資金歸集。
“工資卡”騙局:謊稱更換工資卡收集員工銀行卡信息。
十二師公安機關提醒:
遇到“領導”要求轉賬時:立即通過原有聯系方式或當面核實;警惕使用新號碼、新賬號的聯系;拒絕“特事特辦”等繞過審批流程的要求。
財務人員必知“三個務必”:務必嚴格執行轉賬“三查”制度(查賬號、查金額、查事由);務必做到轉賬“三確認”(電話確認、當面確認、審批確認);務必分人保管U盾,嚴禁一人掌管全部支付權限。
企業防范建議:定期更換工作群成員驗證方式;建立大額轉賬“雙人復核”機制;對新入職員工開展反詐培訓。
再熟悉的“領導”
轉賬前也請按下“確認鍵”
記住:
真正的領導不會讓您違規操作
嚴格的財務制度才是最好的“防騙盾牌”
來源:今日十二師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