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7日,德國總理默茨訪問英國倫敦,并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肯辛頓條約》,涵蓋了多領域合作。
01 歐洲欲開啟戰略合作新局面
總臺記者 楊兢兢:德國總理默茨本次訪問英國,也是他就任以來首次對英國進行訪問。除了強化德英雙邊合作之外,默茨此行也釋放出英國脫歐之后,德英重新確定戰略關系的信號,兩國正在借此契機尋求在貿易、科技、移民以及安全等領域的深化合作。
德國總理默茨當日對英國展開首次正式訪問,在英國與歐盟新協議的基礎上,兩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肯辛頓條約》,涵蓋了防務、安全、移民、經濟、教育等多領域合作,英國首相斯塔默在講話中表示,《肯辛頓條約》"是英國和德國之間有史以來第一個重大雙邊條約"。
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默茨與斯塔默一致表示,英國和德國將以更緊密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國際上日益嚴峻的挑戰。移民治理也成為重點議題,英德兩國領導人承諾,將聯手打擊非法移民,尤其是通過英吉利海峽偷渡的非法移民。英德之間還計劃建設一條新的直達鐵路,以方便旅客頻繁往返兩國,也將促進兩國之間的青年交流。同時,英德雙方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與國防科技領域也將展開更大力度的交流與合作。
繼上周法國總統馬克龍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后,德國總理默茨也訪問英國,這被當地媒體認為,歐洲三大國面對美國帶來的不確定性,均有加強合作的需求,歐洲核心國家正在積極尋找區域內可持續的穩定合作路徑。脫歐后的英國,也在重新構建與歐洲大陸之間的戰略紐帶。
02 "友好條約"難掩現實分歧
在"歐洲戰略重塑"語境下,本次訪問被視為德英關系回暖的標志。但《肯辛頓條約》這一"友好條約"的簽署無法掩蓋英國與歐盟之間存在的結構性分歧,同時也引發了德國國內對現實掣肘和防務主軸的雙重討論。
總臺記者 阮佳聞:此次簽署的"德英友好條約"內容涵蓋軍事、經濟、科技和教育合作。默茨稱這是"德英關系歷史性的一天"。但"團結一致"的表象下,現實中的結構性分歧仍然顯著。英國仍未重返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邊境管控、人員流動受限等制度壁壘仍然存在,使德英合作面臨天然限制。尤其是貿易領域的下滑,正反映出"制度脫鉤"的深層影響。
《柏林日報》地緣政治版主編 西蒙·蔡斯:英國脫歐后,英國與歐洲之間的制度性障礙凸顯。僅經濟領域,雙邊貿易自脫歐以來暴跌了40%。因此,外界對這次會晤能帶來重大改變并未抱樂觀預期。我認為它更多是象征性意義。
安全成核心議題 軍備合作引發爭議
總臺記者 阮佳聞:值得關注的是,德英此次特別強調加強國防工業合作,計劃共同研制遠程打擊武器系統,并推動聯合軍工出口。這一動向在德國國內引發部分擔憂——有輿論指出,所謂"友好條約"的核心實為一項大型軍備合作協議,其潛在影響值得警惕,甚至可能加劇地區軍事緊張局勢。
《柏林日報》地緣政治版主編 西蒙·蔡斯:從英方表態來看,這份聽起來冠冕堂皇彰顯團結的"友好條約",本質是一項大規模軍備合作計劃,將產生深遠影響,并改變安全政策的整體格局。這意味著未來兩國將長期追加數十億歐元的軍費開支,并持續拱火俄烏沖突。
制度掣肘依舊 合作愿景面臨落地考驗
總臺記者 阮佳聞:盡管默茨此行還承擔著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的任務,但無論是德國正面臨的經濟疲軟,還是英國的財政緊張,都讓雙方在經濟合作上的政策彈性受限。即便"友好條約"中包含重啟學生交流、推動人工智能合作、便利企業投資等具體舉措,其落地效果仍需觀察。
總臺記者 阮佳聞:從"再靠近"到"真融合",德英之間在邁出象征性一步的同時,也必須正視由脫歐所帶來的深層制度裂痕。無論是制度聯通、財政投入,還是如何應對美方政策不確定性,都需要雙方持續推進、務實兌現。在中短期內,這種"共識熱"能否化解"現實冷",仍是對歐洲整體戰略走向的一次重要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