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的一天,我再次走進康養機構,透過明亮的窗,一眼便望見安靜待在活動區的大寶。因尚在適應期,我們未能近前,但大寶爸爸小胡托付給我們的細致叮嚀——孩子的生活習慣、需注意的事項,我鄭重轉達給了護理人員。
窗外的夕陽正沉入遠山?;爻搪飞希诌叺穆窡簦念^的思緒愈發清晰:作為法官,我們能幫到的或許如路燈般微弱,卻是法律最深切的回應。這光亮,將我的思緒拉回五個月前……
那時,卷宗攤開在我面前,薄薄兩頁訴狀,卻似承載著夫妻倆十余年無法言說的沉重:妻子小玲與丈夫小胡分居多年,數次訴訟。小玲堅決要求離婚且拒付撫養費;小胡無力獨自撫養兩個重度智力殘疾的孩子。
婚姻走到盡頭,如山重擔橫亙。合上卷宗,我覺得有必要去看看紙頁后的真實情況。
面對我的來訪,小胡顯然剛剛匆忙收拾過屋子。然而凌亂廚房里堆疊的碗筷,終究泄露了日常的困窘與忙亂。一張舊床被加寬后勉強安置在角落,承載著父子三人全部日常。小胡低聲解釋:孩子生活無法自理,夜里突發癲癇得隨時抱住安撫,只能日夜不離。
孩子們整潔的衣裳和稚嫩的臉頰,是他傾盡全力的證明。然而,困守愁城數年,精神的堤壩已搖搖欲墜——那永無盡頭的疲憊,正消磨他最后的心力。
雙方都有各自無言的難處。“她分文不出,還想一走了之,憑什么!”調解室內,小胡長久壓抑的情緒幾近爆發。
“我沒什么文化,只能打工,實在負擔不起?!毙×岬幕貞獰o奈決絕。
判決很容易,一人一子,各自撫養,但四人漫長的未來呢?
輾轉難眠的夜晚,我下定決心:即便判決無法避免,亦須盡我的責任,在法槌落下前,為這風雨飄搖的一家尋一點微光。
于是我啟動了“法院﹢綜治中心﹢N”聯動機制。常規社會救助都已窮盡,綜治中心、社會發展局、婦聯、民政部門的同志面對孩子終身看護的難題,均是一籌莫展。
“兩個兒童父母都在,福利院肯定不能接收,最后只能問問康養機構了……”社會發展局同志無意間的一聲嘆息點亮僵局!
但希望之路遠比想象崎嶇。我們撥遍本地機構電話,高昂費用、對無自理能力兒童的顧慮,讓希望咫尺天涯。
就在失望幾近淹沒之際,一家機構出于慈善關懷,同意上門評估,最終表示愿意嘗試接收!
隨后,我和婦聯同志帶著小玲實地走訪。經過艱難協商,在機構主動降費、民政部門最大限度救助的合力下,費用終落在小玲承受范圍內。
曙光艱難穿透濃云。調解室里,小胡與小玲達成協議:雙方自愿離婚,大寶由小玲撫養并送往康養機構,小寶由小胡照料。對于過往拖欠的撫養費,小胡主動提出減免,小玲在親友幫助下一次性付清。
在當地婦聯見證下,兩人平靜完成交接——所有訴訟與執行至此終結,兩人放下過去轉身走向未知。前路雖仍有重擔,但終于有了微光……
透過車窗,萬家燈火漸次點亮,而我心頭的那盞燈火也愈發明晰。法官不能解決所有的不幸,但總要盡那份心力與責任,為暗夜中的當事人點一盞燈,盡可能照亮前路。
當法槌落下,塵埃落定,或許大寶、小寶永遠不知曾有無數人為其奔走。然而,那些在無望中鑿開縫隙、點燃微光的人,他們知曉自己盡心盡性,無愧于心——縱然生活有時如深淵幽暗,但總有一豆心燈在盡職與仁心間,始終不息。
來源: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