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魏廣寶 通訊員 劉文崗 陳巖/文圖
基層矛盾調解難?看鎮平縣人民法院晁陂人民法庭如何用創新破局!近年來,晁陂法庭深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抓前端、治未病”為指引,打出一套“機制革新、法治浸潤、數字賦能”的組合拳,讓基層治理煥發勃勃生機。
機制革新,織密多元解紛網
打破傳統“單打獨斗”模式,構建起“黨委領導、法庭主導、多方協同、群眾參與”的多元解紛格局。聯合司法所、派出所等成立“解紛聯盟”,形成“一核多元”工作機制。2024年,通過法律宣傳、巡回調解等方式,協同化解84起基層矛盾;2025年上半年,成功化解51起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法庭案件受理量持續下降。干警主動走出法庭,定期走訪、網格排查,讓司法服務成為基層治理的“前哨站”。
在化解兩起存在重大風險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中,晁陂法庭通過“法院+”多部門聯動機制,聯合鎮政府、司法所、轄區派出所組成專項調解組,全面了解矛盾根源,制定“一案一策”化解方案,及時遏制矛盾激化,有效避免“民轉刑”事件發生,也彰顯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司法溫度與效能。
法治浸潤,播撒普法新火種
普法工作是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的關鍵。為此,晁陂法庭創新推出“訂單式普法”模式,深入調研農村地區常見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鄰里糾紛等法律問題,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私人訂制”普法內容。在開展普法活動時,法庭干警化身“普法宣傳員”,采用案例講解、情景模擬、互動問答等豐富多樣的形式,讓晦澀難懂的法條變得通俗易懂。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普法活動10余場,覆蓋500余人次,真正讓法律知識化作“聽得懂、用得上”的鄉土知識。
數字賦能,打造預警新防線
依托鎮綜治中心大數據平臺,建立一套完善的矛盾糾紛動態預警機制。通過對各類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能夠敏銳捕捉到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及時發出預警,對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介入。面對復雜糾紛,聯合人大代表、鄉賢等召開“圓桌評理會”,兼顧法理與情理。通過培育“法律明白人”、設立“村民評理說事點”,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鄉村新風尚。一旦發現潛在矛盾糾紛,法庭干警會第一時間介入,聯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理,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晁陂法庭在化解此類案件時,充分考慮到“農時”的問題,秉持著“涉農案件無小事”的理念,快立、快審,多次實地勘驗走訪、深入剖析案件細節,積極開展判后答疑、判后調解,不僅高效化解一系列涉農糾紛,更加深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村小組成員的法律意識。
近兩年來,晁陂法庭累計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40余起,真正實現“矛盾化解在萌芽、和諧送到家門口”,為轄區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成為基層法庭創新治理的生動范本!
【編審:趙勇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