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青海考生405分被北大錄取”的消息如野火般蔓延。網傳截圖顯示:在本科提前批專項計劃中,一名歷史類考生以僅超青海本科線4分的成績“逆襲”北大公共管理專業。話題#史上最強撿漏王#迅速沖上熱搜,閱讀量突破2億。
面對洶涌輿情,青海省教育考試院火速回應:“該消息純屬謠言!為保護隱私,錄取結果從不對外公布。”工作人員更透露關鍵細節——即便往年存在低分錄取案例,但“曾有學生因跟不上課程主動退學”。北大招生組同步澄清:投檔線≠錄取線,實際錄取按分數排序,405分根本不可能被錄取。
盡管本次事件系謠言,但真實存在的低分錄取現象值得深究:
內蒙古北大公共管理專業無人投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多省投檔線暴跌至500分左右。工商管理、小語種等“就業紅牌專業”遭考生集體回避。高校專項本為促進教育公平,但部分項目要求簽約服務偏遠地區,讓考生陷入“要名校光環還是自由發展”的兩難。
重慶考生447分錄取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比該校同省專項計劃低173分。報考信息不透明催生“賭徒式填報”。家長憤怒:“河南650分上不了北大,青海405分能進?公平何在!”學界反思:北大教授匿名表示:“冷門專業分數崩塌,倒逼高校改革課程設置。”法律警示:珠海、西安已約談27家炒作“升學神話”的自媒體,責令清除謠言。
專項計劃本意是補償教育資源薄弱地區,但現實中催生新矛盾:當北京新裝修房甲醛超標率95%時,西部考生可能因信息閉塞錯失機會;當沿海家長重金購買報考咨詢時,貧困縣考生甚至不知“提前批”存在。
本次謠言傳播鏈中,某自媒體通過P圖偽造錄取截圖,已被立案調查。正如學者所言:“流量狂歡之日,往往是真相沉默之時”。截至7月18日,青海教育考試院官網置頂辟謠聲明。而屏幕另一端,仍有家長在轉發“405分攻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