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報
7月14日晚8時,新疆和田的太陽還沒落山,圖爾蓀古麗·麥麥提敏早早守在家門口,等著遠赴北京求學的女兒穆海熱姆·買買提江和幾位特殊的“客人”回家。當她們一同出現(xiàn)在視線中,圖爾蓀古麗快步迎上去,一把抱住女兒和女兒的老師王玲,眼眶一下就紅了,激動得說不出話……
作為“籽籽同心中華行”2025年北京各族青少年(和田)交流活動的一站,來自北京的活動工作人員與昌平區(qū)第二中學的老師帶著幾位同學,走進該校高一學生穆海熱姆的家中,展開了一次跨越4000多公里的家訪。
屋里早已備好一桌地道的和田美食:剛出爐的烤包子、炭火現(xiàn)烤的羊肉串、酥脆的馓子、甜潤的哈密瓜、新鮮的小白杏……而來自北京的客人們則帶來了昌平二中的文化紀念品和北京特色點心作為贈禮,“我們就像是在和田‘走親戚’一樣。”活動總領(lǐng)隊武正華感慨道。
餐桌邊,大家圍坐在一起,聊著穆海熱姆在北京的學習生活。
“籽籽同心中華行”2025年北京各族青少年(和田)交流活動工作人員與昌平區(qū)第二中學的老師赴學生穆海熱姆家中家訪。 劉益伶攝
“雖然一年沒回家,但老師、同學們都特別照顧我,我也很喜歡北京的生活。”穆海熱姆一邊拿出學校的照片、與朋友的合影,一邊分享校園生活的點滴。
坐在一旁的11歲妹妹穆開熱姆·買買提江,和正在讀初中的表弟聽聞姐姐口中關(guān)于北京的校園、操場、升旗儀式,心里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我也想和姐姐一樣,去北京學習,去看看和田外面的世界?!蹦麻_熱姆輕聲說道。
而餐桌之外,交流的“種子”,也在“家”里撒播開來。在交談中,來自北京的王霆軒說了句“牙哈西木斯孜”,這是穆開熱姆剛剛教給她的維吾爾語,“你好”的意思,“我們學校有來自新疆的同學,我學會幾句維吾爾語,以后也可以用他們的家鄉(xiāng)話來交流。”王霆軒說。
高一學生牛春曉分享道,“校園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學,雖然大家的家鄉(xiāng)不同,但我們都生活同一片中華大地上,我想把這次家訪的經(jīng)歷帶回去,把親身經(jīng)歷的民族團結(jié)故事,講給更多人聽?!?/p>
家訪結(jié)束時,每位來訪者都身披一條色彩明艷的艾德萊斯圍巾。這是穆海熱姆的家人贈送的心意,“艾德萊斯是和田的象征,媽媽選擇它作為禮物,是想讓大家可以感受到我們‘京和一家人’的熱情與真情?!蹦潞崮氛f道。
“這場家訪是一次教育的延伸,也是一堂生動的民族團結(jié)實踐課?!蓖趿嵴f:“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就在‘家’里的一次擁抱、一句問候、一份禮物中,變成了具象的情感聯(lián)結(jié)?!?完)(《中國新聞》報劉益伶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