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葫蘆童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英山縣葫蘆盆村圓滿落幕。隨著結營儀式的舉行和交接儀式的推進,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志愿者將接力棒順利交給北京城市學院實踐團。此次結營儀式不僅是對孩子們10天來學習與成長的總結,更是一個新的開始,標志著社會實踐活動的傳承與延續。
十課回顧:閃光點滴,回味無窮
結營儀式的第一項活動是由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回顧活動期間的10大主題課程。從非遺文化的英山纏花,到團結協作的團隊活動,再到英語啟蒙和創意藝術,孩子們通過一場場互動豐富多彩的課程收獲了知識與友誼。志愿者通過生動的講解和展示,讓孩子們再次回顧那些令人難忘的課堂時光。孩子們紛紛舉手,分享自己在這些課程中學到的技能與感悟,課堂中的歡聲笑語再次回蕩在空氣中。
在回顧過程中,志愿者們還特別講述了這些課程如何幫助孩子們提升團隊合作能力、創造力與文化自信,并鼓勵他們繼續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書信寄語:溫情傳遞,心意相繼
在回顧完課程內容后,結營儀式進入了一個溫馨的環節——書信寄語。志愿者們為每一位孩子準備了一封親筆書信,表達對他們在夏令營期間的表現和成長的贊賞,并送上未來的祝福。
孩子們也用心寫下了自己的書信,感謝志愿者們的辛勤付出與關愛,并表達了對未來的期許。書信中,不僅有對所學知識的感悟,還有對未來夢想的憧憬。通過這一環節,孩子們感受到了關懷與溫暖,志愿者與孩子們之間的情感紐帶愈加深厚。
禮物發放:點亮笑容,傳遞愛心
結營儀式的高潮部分是禮物發放環節。燕宏飛同學在數學課上和所有的小朋友們一起繪制的寶葫蘆3d模型,在耿丹學院機器人工作室朱文龍同學的遠程協助下,借由3D打印技術歷經15個小時不間斷的打印,30多個“寶葫蘆”成功“誕生”并跨越千里來到英山。在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閉營儀式上,燕宏飛同學將寓意著平安、幸福的“寶葫蘆”贈予每一位孩子。每個“寶葫蘆”不僅僅是離別的禮物,更是象征著知識與希望的傳遞。謝依霏同學利用每天的休息時間為孩子們手工制作了小紅花,其余志愿者為孩子們準備了文具、發夾等禮物,孩子們收到禮物時,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現場充滿了歡樂與感動的氛圍。
歌曲合唱: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前行
結營儀式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全體人員合唱歌曲《送你一朵小紅花》。在動聽的旋律中,志愿者與孩子們一起唱響對未來的祝福與期許。孩子們用稚嫩而堅定的歌聲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之情,也表達了對自己未來的無限憧憬。歌曲在空氣中飄蕩,激勵著每一個參與者,不論是志愿者還是孩子們,都在這段時光中收獲深深的感動與力量。
交接儀式:愛與責任的接力
結營儀式不僅是對過去的總結,也是傳承的開始。在儀式中,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和北京城市學院共同向方家咀鄉捐贈了1000余冊的圖書。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葫蘆童夢”暑期社會實踐雖然落下帷幕,但它帶給孩子們的影響與啟發卻將延續下去。未來,葫蘆盆村的孩子們將在這份愛與責任的接力中,帶著知識與夢想,勇敢追尋自己的未來。
實踐團回顧
來源:葫蘆童夢實踐團
編輯:屈老師
審核:劉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