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菊地武彥身為現任教于多摩美術大學油畫系的日本知名教育家、藝術家。其在個人創(chuàng)作中運用對“線”這一概念的哲思創(chuàng)造出強烈的個人風格。他在往期工作坊的過程中從顏料和繪畫的材料性角度傳授了專業(yè)知識,并在實踐中了解了創(chuàng)作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最終將“顏料到底是什么?”作為課題幫助成員完成自我表達。
榮幸邀請菊地武彥作為“自由繪畫”創(chuàng)研工作坊的國際導師。菊地武彥導師帶著對社會的觀察,將其理念帶入了對繪畫材料的深入探索。
庫藝術教育 | 特邀導師
菊地武彥
Kikuchi Takehiko
日本著名教 育家,藝術家,本科與碩士階段就讀于多摩美術大學油畫系,現任教于多摩美術大學油畫系,菊地教授致力于對平面繪畫的研究并以“線”作為創(chuàng)作中的核心,他的創(chuàng)作帶有非具象繪畫的特點同時兼具東方的氣韻,菊地教授的繪畫將線的流動感、氣勢磅礴的張力、耀眼的肌理感展現的淋漓盡致。與此同時,菊地教授對繪畫材料有深厚的造詣。他常年出入于日本畫研究室,擅長運用“紙”及“巖畫”等水性顏料。
■菊地武彥導師創(chuàng)作現場
——菊地武彥
庫藝術專訪
導師菊地武彥
庫藝術=庫:您的創(chuàng)作最早實踐是以架上繪畫開始的,但后期您也做了很多和空間場域發(fā)生關系的作品,比如把線運用到屏風或者滑動門上,這是出于什么樣的思索,這是否與您本次工作坊的課題,從“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有關聯(lián)?
菊地武彥=菊地:是的。繪畫原本是附屬于場所的。從洞窟繪畫開始,壁畫和宗教繪畫等,它們都與特定的地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繪畫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其地方固有的東西。所以這里面有很強的必然性,因為有必然性所以也有說服力。但是在現代,繪畫作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移動的東西、可以買賣的東西流通著。繪畫從地域性和文化中被剝離,成為了單純的商品。我認為通過重新審視身邊的環(huán)境,也會發(fā)現其他文化中沒有的獨特的東西。自己的“司空見慣”對其他文化來說可能是特殊的。我認為重新審視作為“司空見慣”而忽略的東西會有新的發(fā)現。
■菊地武彥導師于日本教學現場
■ “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 自由繪畫創(chuàng)研工作坊現場 2023
庫:您畢業(yè)于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并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在求學時您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方向是什么?在創(chuàng)作形式與媒介這么多元化的今天,為什么一直堅持選擇繪畫作為您的創(chuàng)作方向?
菊地:我的學生時代是被認為“繪畫已死”的時代。但是對于剛進入油畫系的我來說,繪畫才剛剛開始,充滿了可能性。我的自我感覺和西方美術史上所說的“繪畫的終結”是不一樣的。我想學生時代的我抱有著探究新繪畫的可能性的姿態(tài)。
另外,在各種媒體泛濫的現代,我認為通過“描繪”行為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繪畫,包含著所有藝術行為的根源性要素。我喜歡本源的、原始的東西。我認為其中包含著人類的本質。
■ 《土的記憶2012-19》
■ 《四季更替之“夏”2018-21》,175 × 261cm,2018
■ 菊地武彥教授個展現場
■ 《線的形狀2017ー2》,200 × 300cm,2017
■ 菊地武彥教授展覽現場 2016
庫:日本多摩美術大學以“自由與意志力”("Freedom and Will")作為教育的理念,并對“物派”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我們如何理解這一教學的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菊地:“自由與意志力”在今后的社會中是很重要的。例如,LGBTQ(同性戀)問題、歧視問題,現在都在熱烈討論。我們期待著一個人人自由、權利平等的社會。但現實卻并非如此。多摩美術大學內部也有這些問題尚未解決的部分。我認為在日本整體今后必須改變意識,而美術具有提出這些問題的力量。
“物派”就是從這種獲得自由的立場上誕生的。從美術領域劃分的立場來看,我認為這是想要從既成的價值觀中獲得自由的意愿的表現。
■ “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 自由繪畫創(chuàng)研工作坊現場 2023
庫:在“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這一課題中,您會如何引導工作坊成員進行課題的實踐?
菊地:首先我會講一下我的想法。思考是繪畫的根本。我想講述繪畫、藝術、文化、文明的關系,逼近繪畫的本質。我認為起始包含著本質。
接下來,讓成員們用與以往不同的視角來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我想通過一邊交流,一邊參照像我這樣的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探尋大家所生活的中國是多么的特殊和具有可能性。
庫:在您的子課題中特別開設了“顏料是什么”這樣一個主題,除了對于線和平面繪畫的研究,您最重要就是對日本巖繪具的研究,您將在工作坊現場分享哪些新的發(fā)現和體會?
菊地:“顏料是什么”是關于原始顏料的課題。這是對色彩和物質性如何與生活和思想相聯(lián)系的講義。回過頭來,探索現代如何將其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這是一個探究自然、物質與人類關系的主題講座。
■ 線的形狀2022-19,57.5 × 76cm,2022
■ 線的形狀2022-7,57.5 × 76.5cm,2022
■ “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 自由繪畫創(chuàng)研工作坊現場 2023
庫:您對即將來到工作坊深造的成員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菊地:現代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未解決的問題。以此作為“素材”,現代美術也在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創(chuàng)造問題。但是那個問題真的是現在你應該去創(chuàng)作的問題嗎。如果對那些問題沒有切實的現實感,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問題意識。
因此,從身邊的環(huán)境重新審視,提出對自己來說有切實現實感的問題是很重要的。但是那不能成為“一個人的事情”。你必須把自己的問題意識聯(lián)系到一個更加開放的人類普遍的問題意識上。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帶著自己的問題意識去創(chuàng)作。
■ “從身邊的環(huán)境到造型活動” 自由繪畫創(chuàng)研工作坊成員合影 2023
8月與東京藝大材料專家
面對面交流與創(chuàng)作
繪畫材料物質研究
國際名師工作坊
期待你的加入
特邀導師:秋本貴透(日)
特邀講師:樂麗君
舉辦日期:2025年8月20日——27日
(8天,每天9:00——18:00)
講授形式:理論講授+創(chuàng)作實踐+一對一指導+參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知名教授工作室
舉 辦 地:北京
招收人數:15人(小班制確保指導質量)
策 劃 方:庫藝術教育
主 辦 方:藝時代(北京)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特別支持:日本Kusakabe畫材公司、麥克美迪
工作坊亮點
Workshop features
1, 足不出國,以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獲得國際 權威導師 親傳核心材料技法;
2, 歐洲傳統(tǒng)技法的亞洲化改良 , 契合東方創(chuàng)作者思維的教學法 ;
3,建立科學認知框架取代經驗主義 , 培養(yǎng)以材料特性驅動創(chuàng)作的思維模式 ;
4, 完成1-2幅具有材料研究深度的創(chuàng)作 。
長按或掃碼立刻報名
報名微信:kuyishu001
聯(lián)系電話:010-847861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