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蕊 通訊員 陳晨
55歲的張先生(化名)反復經歷“胸口壓大石”的心絞痛折磨,冠脈造影卻顯示血管無嚴重堵塞,血流卻如“慢鏡頭”般遲緩——他患上的正是容易被忽視的冠脈慢血流癥:心肌因血流蝸行而缺氧,引發(fā)胸痛、氣短,傳統(tǒng)藥物收效甚微,而支架植入對這類彌漫性微循環(huán)障礙束手無策。他一臉疲憊地向濟南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畢泗寧描述著自己的癥狀:“醫(yī)生,胸中間像壓了塊石頭,尤其爬樓梯時,悶得喘不過氣,有時左胳膊也跟著發(fā)麻。”
轉機出現(xiàn)在一項無創(chuàng)治療——體外反搏。治療時,張先生只需平躺,下肢及臀部包裹特制氣囊。當心臟舒張期(冠脈供血關鍵期),氣囊從小腿至大腿序貫充氣,將血液強力“擠回”主動脈,使冠脈灌注壓飆升,高速沖刷淤滯的微血管;而在心臟收縮期,氣囊同步放氣,瞬間減輕心臟負荷。這種“舒張供血增壓+收縮心臟減負”的節(jié)律,每天1小時、持續(xù)7周,不僅直接提升血流速度,更通過刺激血管內皮釋放活性物質,促進側支循環(huán)新生,實現(xiàn)持久療效。
接受完整療程后,張先生的冠脈血流速度恢復至正常水平,胸痛癥狀完全消失。這種“躺贏”的心臟康復方案,正為全球數(shù)百萬微血管病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擇。
畢泗寧提醒,體外反搏需經專業(yè)評估,禁用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下肢血栓等情況。早診斷、早干預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