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
《斯坦福大學寫作課》
華萊士·斯泰格那 著
大象出版社
也談技巧
要寫一篇小說,杜馬斯說,你需要激情和四堵墻。他也許會補充說,要找到激情,你需要找到陷入困境中的人,一個愛恨交織、抱負與渴望共存的情境,還需要某些亟待解決的沖突和問題。
初涉寫作的人可能會摸不準自己真實的狀態——他手上只有主要情節、一組人物、一個地點、一種氣氛和在腦海中縈繞不去的一些想法。
在一篇小說里,他甚至需要用開始的幾個章節來逐漸摸索自己的狀態(盡管按照伯納德·德沃托提出的小說公式,應該丟掉前五章,直接用第六章開頭),但對于短篇小說,情境必須在第一時間確立,因為跟一般的小說不同,短篇故事必須撒開腳丫子跑,必須從一個斜坡上開始,離結尾越近越好。
沒有任何一個情境能夠脫離前因后果而存在。這是指,脫離前因后果作者就會因為內在的前后拉扯踟躕不定。他必須至少處理一些過去的素材,這在虛構的技巧中被稱作“總結與闡述”;他也必須處理戲劇性的當下,這被稱為“場景描寫”。總結與場景都是虛構出來的,但兩者都不簡單。
本文配圖:電影《拉芙蕾絲》
創造一個場景,就是把你的人物放在舞臺上,讓他們演自己的故事。視角可能不是完全客觀的——也許我們小鎮的舞臺監督正在什么地方閑逛——不過在本質上,任何場景都是戲劇化的,它遵循喬治·M.科漢那眾所周知的忠告:“不要講述——要展示?!?/strong>
場景必須在每個側面都說服我們,這意味著人物必須是可信的和前后一貫的;對白必須接近真實的談話,又不會被真實談話的無趣、愚蠢和重復拆得凌亂散漫;行動必須直截了當,而不是瞻前顧后,枝節橫生;內在的邏輯必須把整個場景的開始、發展和結尾擰在一起;背景設置必須勾起人們的感官反應,不允許它弱化或者被遺忘。
如果有任何一個客體足夠重要,并因此被提及的話,必須讓它物盡其用。就像契訶夫說的,如果你在第一幕的墻上掛了一把槍,這把槍在結尾之前必須開火。如果一個場景里有一個壁爐,那么人物必須用它來烤火,或者倚在壁爐架上,讓它在舞臺上起到真實的作用。
用老套的課堂方法,諸如做整個描述性段落的練習,嘗試背景設置或者人物塑造,一個人大概無法掌握上述技巧。很多元素需要交織在一起,很多氣球需要同時飛在天上,一個段落也許包含一些動作、幾句對話,其內容能凸顯敘述者的特征,背景中包含細節的感性認識和對過去的回望。任何小說里都纏結著描述性、敘述性、戲劇性和說明性的碎片。而現代小說甚至把情節概括編織在場景里,讓一切變得更加復雜。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情節概括本身是遲鈍的。事件已經發生了,因而沒有正在發生的戲劇性帶來的興奮感。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因笨拙的過去完成時暴露自己,變得僵化。但如果處理得當,情節概括甚至可以制造一種懸念,因為懸念靠的是掩蓋信息,是拒絕回答讀者心中的疑惑。如果作者牢記“永遠不要解釋太多”,在解釋的時候旁敲側擊,每次透露一點點,他就不會在總結概括過去的情節時,讓故事戛然而止。
這里有幾條經驗法則,其中一些上面已經提到了:
1.從事件的中間開始,以動作開始。
2.持續描寫動作,不要讓意義侵擾動作;讓意義通過易卜生所說的“掩蓋”的技巧,通過暗示點滴地滲入場景里。
3.永遠不要過多地解釋。如果讀者不能用自己的大腦和想象參與其中,他們會有被冒犯的感覺,故事也將喪失不少懸念。
4.不要介入自己的故事。選擇一個視角(尤其對于短故事來說)并且一以貫之,對你自己的故事,任何人都比你有處置權。
5.不要賣弄自己的風格。文風需要匹配的是人物和情境,而不是你自己的風格。這同樣適用于淫穢和褻瀆的詞句。人物和情境在哪里召喚它們,它們就屬于哪里。如果它們出現在別的地方,那只是作者在嘩眾取寵。
6.在尋找詞語替代“說”這個詞的時候,除了戲劇幻象的破滅,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罢f”是一個近乎透明隱形的詞,其他詞則在文中過于顯眼。
7.讓一個故事結束就跟說晚安一樣難。學會干凈利落地結尾,不要留下殘羹剩飯,不要拖泥帶水。
黃燈×楊慶祥×許道軍×葉偉民×刁克利
大咖云集,創寫盛事,
邀您共同探討
作家培養與AI時代的創意寫作
選購創意寫作指南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