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葉蛾總科—枯葉蛾亞科(三):云枯葉蛾
18.云枯葉蛾屬
云枯葉蛾屬(學名:Pachypasoides),意為“像 Pachypasa(英語:Pachypasa),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于中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臺灣)與東南亞。
劍紋云枯葉蛾(學名:Pachypasoides sagittifera)是枯葉蛾科云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58—86mm,雌蛾66—100mm。
雄蛾觸角梗節灰黑色,羽枝黑色。頭、胸、前翅深黑褐色,腹部棕褐色,后翅褐色。前翅中室端小白點圓而明顯,由小白點至翅基色澤較深。外線黑色、鋸齒狀,其外側襯以灰白色細線紋。中線黑色,不甚明顯。中、外橫線間自中室底至后緣呈灰白色。亞外緣斑列黑色,其內、外側均襯以灰白色斑紋,內側具2個褐色大斑,外緣區呈深褐色,密布灰白色鱗片。翅中至頂角區形成側立的“W”形斑紋,中間的大斑向內凹陷緊接外橫線,最后3斑列連在一起。腹部、后翅赤褐色,無斑紋,外半部色稍淡。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側突指狀,向上曲,疏生短剛毛。大抱針長指狀.小抱針呈三角片狀,其上部具5—6枚釘狀小距。抱足寬鐮刀形,其外側自中部起有一列鋸齒狀突起。陽莖彎錐形,表面光滑。
雌性外生殖器:中前陰片呈長葫蘆狀,側前陰片略呈長方形。
(2)分布范圍
云南省-麗江地區,云南省-麗江地區-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四川省。
19.白枯葉蛾屬
白枯葉蛾屬(學名:Kosal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單白枯葉蛾(學名:Kosala flavosignata)是枯葉蛾科白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頭、胸和前翅明亮的暗紅褐色,腹部和后翅較暗,有些帶紫紅色。前翅中室端有白斑1枚;外線暗褐色,波狀,其兩側均襯淡黃色邊;亞端線較模糊,襯淡黃色邊。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中國南部。
國外分布:印度北部(錫金),越南北部。
20.枯葉蛾屬
枯葉蛾屬(學名:Lasiocampa)是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艾雯枯葉蛾(學名:Lasiocampa eversmanni)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枯葉蛾科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48—52mm,雌蛾60mm左右。
觸角黃褐色,雄蛾羽枝長而密,雌蛾則很短。雄蛾全體淡黃色到淡黃褐色。前翅中室端斑銹黃色略帶褐色,有明顯的白心;前緣深黃色;外線暗黃褐色,弧形,較松散,有的個體所有斑紋都不太明顯。雌蛾黃褐色,斑紋不清晰。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中等骨化,較寬,帶狀;背兜側突不明顯;抱器瓣上葉骨化,牛角狀,但末端鈍圓;下葉骨化程度弱,三角形,頂角短指狀突出;抱足舌狀,中部兩側呈短指狀突出;陽莖細長,直,末端向一側減削,陽莖端膜內有數枚小刺突。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新疆。
國外分布:外高加索,俄羅斯,烏拉爾河南部,哈薩克斯坦,中亞,巴爾干,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
21.袋枯葉蛾屬
袋枯葉蛾屬(學名:Macrothylaci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灰袋枯葉蛾(學名:Macrothylacia rub)是枯葉蛾科袋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雌蛾翅展60mm左右。身體灰褐色,被灰白色毛。前翅淡灰黃色,基部內線以內密被灰白色直立的短毛;內線赭色,不太清晰,直;外線灰白色,較粗,直;兩條橫線幾乎平行;亞端線赭色,波狀,較模糊;緣毛灰白色。后翅淡赭黃色,翅脈淡黃褐色;緣毛灰白色。雄蛾淺褐色或暗褐色,前翅的兩條白色橫線向后緣相互靠近,有時甚至兩者相接觸。
雌性外生殖器:前、后表皮突均長。第8腹板短寬,后緣弧形淺凹。陰片骨化程度較弱,環狀,上有許多微小的刻點;囊導管不明顯,囊體袋狀,無囊突。 [1]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內蒙古(呼和浩特)。
國外分布: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達維亞,俄羅斯,西歐,土耳其。
22.大枯葉蛾屬
大枯葉蛾屬(學名:Lebeda),又名松大毛蟲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范圍西起喜馬拉雅山脈,北抵華東地區,南至馬來半島、大巽他群島、蘇拉威西一帶。
三帶大枯葉蛾(學名:Lebeda trtifascia)是枯葉蛾科大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73—90mm。雄蛾體翅棕褐色,觸角黃褐色。前翅呈4條淺褐色橫線,形成2條灰褐色寬帶,2帶間呈深棕褐色中帶(其前半部僅比后半部稍寬);中室端白點小,多不明顯;臀角呈2長圓形黑點,上小下大;外緣區呈深色影斑;外緣毛灰白色。后翅中間呈2條淡褐色橫線,外緣毛灰白色。
雄性外生殖器:大抱針指狀,中間有1縱溝。小抱針消失。抱足長矩形,端部呈月牙狀突出,內側弧形,外側中間凸出,小齒較長。陽莖牛角狀,端緣呈2列長刺。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
國外分布:印度,尼泊爾,越南北部。
23.尖枯葉蛾屬
尖枯葉蛾屬(學名:Metanastria),又名Y毛蟲屬、丫毛蟲屬[2]或丫枯葉蛾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分布于東洋界。
(1)形態特征
前翅以紅褐色至綠褐色為主,背面中室有一枚白色斑點,雌蛾體型較雄蛾大,通常前翅較雄蛾寬,背面不具有中室白斑,或是不如雄蛾明顯。兩性的觸角皆呈雙櫛齒狀,雌蛾的分枝較短。
(2)巾斑尖枯葉蛾
巾斑尖枯葉蛾(學名:Metanastria capucina)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枯葉蛾科尖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①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41—44mm,雌蛾62mm。
雄蛾觸角雙櫛齒狀,綠黃色,鞭節散布褐色與淺黃色鱗片。頭部和領片暗棕褐色。胸部綠黃褐色;腹部淺褐色,臀毛簇綠黃色。前翅狹長,綠黃褐色,有4條淺褐色的細橫線(亞基線、內線、中線和外線),亞端線由1列短斜紋組成;中室端的白色紋細,其周圍形成黑褐色大斑。后翅淡紅褐色,無斑紋。雌蛾體型較大而顏色較淺,橫線同雄蛾,但中室端沒有任何斑紋。后翅顏色同前翅,有1條模糊的褐色中線。腹部沙綠色帶玫紅色調。
雄性外生殖器:大抱針指狀,末端尖;小抱針退化;抱囊略呈方形。抱足展開略呈“八”字形,自中部以下的外緣呈細齒狀。陽莖刀狀,末端圓鈍,刀刃白基部開始呈小齒,靠端部著生8—9枚長齒,靠刀背端齒稍短,短齒均向上曲。
雌性外生殖器:表皮突長;前、后陰片發達,強度骨化;交配孔闊;導管端片和囊導管短,骨化程度弱;交配囊大,有1枚橫置的帶狀囊突,上有小齒突。
②分布范圍
國外分布:越南。
國內分布:云南(西雙版納、思茅)。
24.紫枯葉蛾屬
紫枯葉蛾屬(學名:Micropach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褐紫枯葉蛾(學名:Micropacha zojka)是枯葉蛾科紫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29—35mm。前翅褐灰紅色,具有模糊的波狀褐色橫線,頂角有暗灰色的斑。后翅顏色較前翅淺,內緣淺玫紅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尾緣幾乎直。背兜相對窄;背兜側突指狀;基腹弧中突瓣骨化程度強,十分細長,端部1/3二分支,末端尖;抱足較大,略呈三角形,但末端(頂角)弧形內凹;陽莖細長,末端彎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三明)、廣西(寧明、憑祥)、云南(西雙版納)。
25.蘋枯葉蛾屬
蘋枯葉蛾屬(學名:Odonestis)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包含20個物種,分布范圍遍布東洋界,以及東歐以東的古北界區域,其中以印尼的物種多樣性最高,至少12個物種在該國境內有出現紀錄。
灰線蘋枯葉蛾(學名:Odonestis bheroba bheroba)是枯葉蛾科蘋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50mm左右。
體翅赤褐色,觸角黃褐色。前翅內橫線和外橫線呈弧形,均為黑褐色;亞外緣斑列黑褐色,較明顯或模糊;外緣斜直,外緣區深赤褐色帶紫色;中室端斑白點較小。后翅紅褐色無斑點,翅基色澤較淺,外緣區帶紫色。
雄性外生殖器:第8腹板特化為一個強度骨化的“H”形框,從框的橫梁近中部向后方伸出1枚較粗長的突起,該突起末端不分岔,側緣有齒突,近中部有1枚較大的刺突(峨眉山的標本該突起較小)。爪形突小,單齒狀(大山峰)或雙齒狀;背兜側突較狹長;抱器瓣的背臂長而彎曲,末端較鈍,腹臂較寬圓;陽莖較寬闊,末端尖喙狀。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南平)、廣西(龍勝)、海南(尖峰嶺)、四川(峨眉山)、云南(鳳慶)。
國外分布:尼泊爾,印度,越南,泰國。
26.痣枯葉蛾屬
痣枯葉蛾屬(學名:Odontocraspis)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長斑痣枯葉蛾(學名:Odontocraspis collieri)是枯葉蛾科痣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雄蛾翅展40—45mm,雌蛾50mm左右。體翅深褐黃色。前翅外緣上部明顯呈鋸齒狀,與后緣連接處呈弧形;在頂角下方第4—5徑脈和第5徑脈與第1中脈間各有一四方形透明窗(實際上是缺少鱗片)上小下大;中室內有橙色和白色小點組成的長斑,幾乎占據整個中室;由前緣通向后緣有3條不大明顯的深褐色波狀紋:第1條紋起于緣基部1/5至后緣1/4(內橫線),第2條紋起于前緣3/4至后緣3/5(外橫線),第3條紋起于前緣5/6至后緣4/5;緣毛白色與褐色相間。后翅圓扇形,前緣色淡,外緣與后緣色深,也有兩條不大明顯的深褐色波狀紋:第1條紋由前緣1/2至后緣3/4,第2條紋由前緣3/4至后緣4/5;緣毛白色與褐色相間。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闊;1對背兜側突粗長,末端鈍圓,各有1墊狀小葉突;大抱針指狀,基部有1枚尖刺突;小抱針膜質,葉狀,具長鬃;抱足略呈方形,末端兩側雙葉狀突出;陽莖粗,末端有1指狀突起,陽莖端膜內有3組細密刺的區域。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福建(武夷山)、江西(大余)、云南(瀘水、麗江)。
國外分布:越南。
27.滇枯葉蛾屬
滇枯葉蛾屬(學名:Paradoxopla)是屬于枯葉蛾科下的一個屬。
橘黃滇枯葉蛾(學名:Paradoxopla mandarina)是枯葉蛾科滇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有2條波狀的斷續橫線;中室端斑很小,黑色;翅端布滿黃白色的鱗片,形成大理石狀的花紋,其內緣呈波狀;翅的外緣呈細鋸齒狀,頂角尖,臀角圓。后翅外緣鋸齒狀,翅脈端的緣毛黑色;翅基部淺紅褐色,中部有灰黃色的鱗片,形成大理石花紋般的中帶。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闊;背兜側突發達,大而明顯,被密毛;基腹弧闊;抱器瓣強壯,闊,但比其他種類短,且在近端部背緣有1明顯的缺刻;陽莖端基環雙葉狀,逐漸向末端變細;陽莖管狀,陽莖端膜內有1列(大約28枚)短的刺突。
(2)分布范圍
河南(嵩縣、欒川、盧氏)、陜西(秦嶺)。
28.櫟枯葉蛾屬
櫟枯葉蛾屬(學名:Paralebeda),又名大褐斑枯葉蛾屬,為枯葉蛾科的一個屬,多數物種分布于東洋界,少數物種則在周遭區域亦有紀錄,如大褐斑枯葉蛾的分布范圍包含東北亞,澳新界的 Paralebeda vritra 則為蘇拉威西的特有種。
松櫟枯葉蛾(學名:Paralebeda plagifera)是枯葉蛾科櫟枯葉蛾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翅展:雄蛾62mm左右,雌蛾95mm左右。
全體褐色,腹部末端呈醬紫色。觸角黃褐色,復眼黑色。胸部被有灰褐色長毛。下唇須發達,向前伸,呈兩瓣麥粒狀,醬紫色。前翅中部有棕褐色斜帶,其前緣直,沒有突出或游離的部分,其后端稍窄、色淺,斜帶邊緣有灰白色銀邊;亞外緣斑列赤褐色,呈波狀,上部呈3個黑色斑紋,翅中間由斜帶外緣至緣邊呈紫褐色,臀角斑小或消失。后翅色淺,中間呈兩條黑色斑紋。翅反面內半部深褐色、呈圓弧狀,外半部顏色淺。雄蛾翅面斑紋與雌蛾相同。
雄性外生殖器:背兜側突呈三角狀,密生長剛毛;抱器瓣上葉(大抱針)棍棒狀,小抱針消失;抱囊不明顯,具密長剛毛。抱足肘部粗大,足趾端部寬圓;陽莖呈短柄戈狀,前端具大小兩個直立的大釘狀突起,大的突起長而邊緣幾乎光滑,小突起內側無小齒。
本種與東北櫟枯葉蛾Paralebeda femorata的區別在于前翅中部的腿狀斜帶內緣呈弧形,不像東北櫟枯葉蛾前翅腿狀斜帶內緣有外突,斜帶上部緊接第1徑脈;臀角斑小或消失。后翅兩條黑色斑紋顏色深。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浙江(莫干山)、福建(廈門)、廣東(鼎湖山)、廣西(南寧)、西藏(波密)。
國外分布:印度,尼泊爾,錫金,越南,泰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