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的東莞,香樟樹的葉子還帶著夏末的綠,我們 300 名高中生背著鼓鼓的書包踏上高鐵時,筆記本的第一頁都畫著問號 —— 海昏侯墓的金餅有多亮?航天科技館的火箭能摸到嗎?7 天的南昌研學之旅,方誠旅游(南昌)國際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課本外的世界,連總說 “玩就是浪費時間” 的班長阿哲都盯著展柜里的文物,半天沒挪步。
?;韬钅梗耗嗤晾锏臍v史課
抵達?;韬顕z址公園的清晨,薄霧剛漫過夯土城墻。研學導師老周舉著半片陶片仿制品:“等下進探方體驗,就用這種‘刮土法’,像給文物撓癢癢,太用力會弄疼它們?!?他給每個小組發了考古三件套 —— 小刷子、洛陽鏟模型、卷尺,“等下比賽誰先找到‘青銅爵殘片’,找到的組能看修復師現場修文物”。
展廳里的講解避開了枯燥的年代數字。老周指著成排的青銅編鐘:“這組編鐘能敲出‘宮商角徵羽’,你們猜猜,古人用它奏《詩經》里的哪首詩?” 有個女生舉手:“是不是《關雎》?” 老周眼睛一亮:“下周來修的文物里,就有刻著‘關雎’的漆器,等下讓你們看照片?!?/p>
最讓人手心冒汗的是考古模擬區。探方里埋著陶片、銅飾等仿制品,工作人員早用紅繩標出了 “文物范圍”。“拿刷子要像捏羽毛,” 老周蹲下來示范,“從邊緣往中間掃,土要篩三遍,說不定有漏網的‘寶貝’。” 我們組花了兩小時才拼出半只仿青銅鼎,雖然胳膊酸得抬不起來,卻比考了滿分還興奮。阿哲擦著汗笑:“原來考古不是挖寶,是跟時間聊天?!?/p>
航天科技館:星辰間的數學課
轉場航天科技館的午后,陽光把場館的銀色外墻照得發亮。展廳里的長征五號模型旁,研學導師小李正給大家發 “任務卡”:“找到‘逃逸塔’的位置,算出它的高度是箭體的幾分之幾,最先算對的組能體驗失重模擬器?!?/p>
在月球車模型前,小李的講解帶著課本里的公式:“你們看車輪上的鋸齒,這叫‘棘爪’,能增大摩擦力,就像你們物理課學的‘μ 值’—— 地面越粗糙,μ 值越大?!?有個男生突然舉手:“那月球車在月面行駛,速度不能超過多少?” 小李笑著翻開數據手冊:“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等下看嫦娥五號的著陸視頻,里面有詳細參數。”
失重體驗區前排著長隊。阿哲剛系好安全帶,小李就喊:“記住現在的體重!失重時會減輕 60%,等下落地我們測測,看誰的‘失重反應’最明顯?!?當座椅突然 “飄” 起來,尖叫聲里混著笑聲,有個女生發現自己的馬尾辮豎了起來:“原來太空里頭發真的會飛!”
最震撼的是 “火星種植” 實驗室。工作人員給每組發了模擬火星土壤和菜種:“試著種下去,看看能不能發芽?!?小李指著旁邊的恒溫箱:“這是我們和農科院合作的項目,真實的火星種植實驗,溫度要控制在 25℃±0.5℃,比你們的月考分數還精確?!?/p>
行程里的隱藏知識點
每天晚上的 “研學筆記會” 上,老周和小李總會帶來驚喜。在?;韬钅棺〉拿袼蘩?,他們支起投影儀,放的是修復師修金餅的延時視頻:“你們看,清理上面的泥土要用到超聲波,跟你們洗牙用的是一個原理?!?/p>
食堂的餐桌上,每張桌都擺著 “知識點卡片”。吃著炒青菜時,卡片上寫著 “海昏侯墓出土的谷物里,就有這種油菜籽,距今 2000 多年”;喝著豆漿時,卡片會告訴你 “航天食品里的豆漿粉,蛋白質含量是普通豆漿的 3 倍”。有天早餐,阿哲指著卡片突然說:“原來歷史和科學早就認識了!”
離別的那天,每個人的書包里都多了兩樣東西:一枚?;韬钅沟奶掌轮破?,裝在刻著編號的木盒里;一包火星種植實驗的種子,包裝上印著 “2024 年南昌研學紀念”。阿哲把陶片和種子擺在一起拍照,發在朋友圈里:“7 天太短,不夠跟歷史和星星聊夠。”
高鐵駛離南昌時,窗外的晚霞正染紅贛江。300 本研學筆記里,畫滿了金餅的紋路、火箭的結構圖,還有那句被大家圈起來的話 —— 老周在探方邊說的:“研學不是記住答案,是學會問更多問題?!?/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