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并不一定使人明智,因為有的書是有毒的。比如人類歷史中,許多專制君主都杜撰過虛假歷史,它們往往真假參半,讓盲從者深信不疑,讓研究者如墜迷霧。所以,讀書要有選擇。那些讀起來痛快解氣的歷史書,都值得懷疑。讀者必須有尋找真相的見識和勇氣——在信息管道狹窄、真相稀缺的時代如此,在信息泛濫、真偽難辨的時代,更是如此。
越是這樣的環境,也就越需要帶著問題意識,愿意面對公共寫作的歷史學家,否則最終只會劣幣驅逐良幣。若論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恐怕非楊奎松莫屬。
◎學術界的“清道夫”
讀楊奎松 的 書,常常讓人 想起“清道夫”這個詞。 在中國近代史學界,做學問的人很多,號稱學問很深的人也很多,但像楊奎松這樣的人卻很少。
他的學問涉獵面極 廣, 國民黨 、 蘇聯、共產國際 、 中美 關系 等領域 , 都有著作問世,尤其對于黨史的研究,更是出類拔萃,學界研究中出現的史料上的模糊,學風上的浮漂等,都給以清除。
所以,學者徐慶全說,“在這個領域里,很多人怕楊奎松。 因為一旦被他挑出毛病來,大多數人如果不想顏面盡失的話,只好緘口不言。”
◎以良知書寫真實歷史
楊奎松曾在八十年代利用檔案短暫開放的時機,在中央檔案館枯坐冷板凳多年,收集了大量不為人知的第一手資料。
憑借這些資料,他以一位歷史學家的良知,重新書寫了被權力扭曲的中國現代史,最終完成了這一套中國現代史叢書。這套書也成為研究中國現代史永遠無法繞開的重要著作。
面對中國近現代艱難且復雜的轉型,很多歷史學家還在參與“大合唱”。而楊奎松研究歷史,眼光是向外的,在這套現代史系列中,他寫的是中國革命歷程,放在讀者眼前的卻是20世紀國際格局的風云變化。書中的歷史事實,顛覆認知又合情合理,讓今天的讀者恍然大悟,又深感嘆息。
正如學者劉志琴所說,楊奎松這樣史學家,“堅持歷史的真實性,以確鑿的史實糾正了人云亦云的訛錯。”
楊奎松·中國現代史四書
◎以問題意識深挖“革命”史
楊奎松寫書,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解決某個現實的社會問題而研究,因此他的著作帶有濃重的問題意識,讀完往往能有所感悟、警醒。 因此,他總能見別人所不能見,回答一般學者回答不了的問題,也受到一般學者所不能得到的榮譽——他是被海內外都高度贊譽的歷史學家。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馬勇說:“楊教授是當代研究革命歷史的頂級學者,要想研究同類問題,沒有辦法繞開他的成果走。”
臺灣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永發說:“楊奎松現代史四書是一套能直面中國革命邏輯的佳作。”
然而,由于眾所周知的某些原因,楊奎松的書常是中國近代史領域的“斷貨王”。曾有人問,“這套書會絕版嗎?”出版社編輯回復:“建議趁早收。”現在 楊奎松老師“現代史四書”少量庫存,更具珍藏價值,數量有限, 點擊下圖,即可搶先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