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國會把這些毒販判處死刑。”
7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宮活動中手舉一張14歲男孩的遺照,對身旁泣不成聲的母親如此承諾。
那個笑容燦爛的少年死于芬太尼過量,身體扭曲成美國街頭常見的 “芬太尼折疊” 姿勢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剛剛簽署了《禁止芬太尼法案》,加大對芬太尼犯罪的刑罰。
但這場看似禁毒決心的表演,卻巧妙地將美國國內毒品泛濫的責任推向中國——盡管2023年全美吸毒致死的10.7萬人中,7.5萬死于芬太尼,而中國早在2019年就率先全球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
更諷刺的是,今年2月特朗普還以“中國未阻止芬太尼流入”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征20%關稅。此刻的“死刑承諾”,不過是這場 “甩鍋外交” 的最新一幕。
費城的肯辛頓大街已成現實版“喪尸之城”。癮君子們弓腰駝背、步履蹣跚,皮膚潰爛流膿——這是甲苯噻嗪混合芬太尼的“僵尸藥”帶來的效果。
當藥效發作,吸食者陷入半昏迷狀態,身體扭曲僵直,時間感錯亂;藥效退去后,肌肉劇痛、冷汗淋漓、嘔吐腹瀉的地獄才真正開始。
數據觸目驚心:2023年美國吸毒致死總人數達10.7萬,其中芬太尼占比超70%,相當于每小時12個美國人因此喪命。
7月16日特朗普手中那張14歲男孩照片,展現的正是“芬太尼折疊”式死亡——受害者身體扭曲僵直,最終呼吸衰竭。
這些悲劇的根源深埋在美國社會土壤中。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60%毒品最終流向美國,這個占世界人口5%的國家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當特朗普將鏡頭對準中國時,真正的毒源正在美國本土的醫藥系統、監管漏洞和資本貪婪中流淌。
芬太尼在美國的泛濫絕非偶然,而是資本與制度共謀的結果。
上世紀90年代,在制藥公司游說下,“減輕疼痛是基本人權”的理念被植入美國醫療體系,醫生開始大量開具強效阿片類藥物。
普渡制藥上演了教科書式的罪惡營銷。為推廣明星產品奧施康定,該公司賄賂FDA審查官加速審批,隱瞞成癮性證據;向醫生支付“講課費”——有人8個月參加61場“會議”,收取7萬美元;甚至推出“開藥換豪華游”活動。
處方量從1999年7600萬張飆升至2017年2.19億張。
更荒誕的是,這種高價止痛藥竟獲醫保全額報銷。當2020年普渡制藥被罰83億美元并破產時,美國已培養出數百萬藥物依賴者。
此時芬太尼憑借成本低(海洛因一半價格)、藥效強(是嗎啡100倍)的特性,順理成章接過“毒棒”。
與美國的松散管理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對芬太尼實施著全球最嚴管控。
醫療機構中,芬太尼鎖在雙層保險柜,需兩把鑰匙開啟;資深醫師審批處方后,患者還需簽署同意書;上海等地醫院甚至啟用指紋識別的智能藥柜。
2019年5月1日,中國在全球率先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將25種衍生物及所有結構類似物納入管制。
效果立竿見影:實施后3至5個月,美國芬太尼過量致死人數斷崖式下降20%-25%,相當于每月少死200-250人。
中國執法從未停歇。2025年上半年,出入境管理部門繳獲毒品超2噸,逮捕262名販毒嫌疑人;1月至5月起訴毒品相關洗錢犯1300多人,同比增長2.1%。
這些行動堵住了毒品流通的渠道,卻堵不住美國國內源源不斷的需求。
特朗普的芬太尼戲碼有清晰的選舉邏輯。今年2月,他以“中國未兌現打擊芬太尼承諾”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后提高至20%。但到7月簽署《禁止芬太尼法案》時,卻改口稱“中國一直提供幫助”,上演矛盾反轉。
這種轉變暗藏精算:美國一季度GDP萎縮0.3%,通脹率達4.1%,37萬億美元國債壓頂。
當國內矛盾激化,舉著美國孩子遺照指責中國,既能煽動民意,又能為貿易戰續費彈藥。
特朗普要求中國對毒販“執行死刑”更是危險話術。這既干涉中國司法主權,又偷換概念——中國嚴懲的是境內毒品犯罪,而非替美國清理門戶。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的回應直指核心:“芬太尼是美國的問題,責任在美國自身”。
特朗普將芬太尼爭端稱為 “新鴉片戰爭” ,這是對歷史的惡意篡改。
19世紀西方列強用鴉片轟開中國大門,如今美國卻將“毒品販子”的標簽反貼中國,重構了一套 “受害者變加害者” 的敘事。
這套話語本質是認知作戰。
通過煽情化的“母親眼淚”和“兒童死亡”場景,美國將復雜的社會治理問題簡化為“中國責任論”,掩蓋其醫療資本游說、監管腐敗、醫保體系漏洞等真因。
當特朗普在鏡頭前表演時,墨西哥的毒梟正將中國化工企業合法出口的芬太尼前體合成毒品,經漏洞百出的美墨邊境輸入美國。
真正的解決方案在于美國整頓國內醫藥亂象,而非要求他國判處死刑。
美國的關稅大棒正遭現實反噬。2月對中國石墨加征93.5%反傾銷稅后,特斯拉等企業立即抗議——這會導致其本土電池供應鏈斷裂。
中銀證券測算顯示:若特朗普新增關稅全由中國承擔,將拉低中國GDP增速1.5個百分點;但中國手握1.5萬億財政刺激預案,可補貼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對沖沖擊。
更深遠的傷害在禁毒合作領域。中國本已協助墨西哥等國加強執法,新列管兩種芬太尼前體(4-哌啶酮和1-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并于7月13日生效。
但美方關稅和誣蔑嚴重沖擊雙邊禁毒對話,導致芬太尼治理出現國際合作真空。
特朗普手中的少年遺照在各大媒體頭條漸漸褪色,費城街頭的“僵尸”仍日復一日折疊著身體。當白宮將芬太尼問題異化為外交武器時,美國醫藥資本的游說團體正在國會山推動新的止痛藥豁免法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告誡在太平洋上空回響:“平等與尊重才是合作基石”。
美國芬太尼死亡數字每跳動一次,都是對那場白宮表演最尖銳的諷刺——真正的毒源不在他國邊境,而在權力與資本的密室交易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