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也是一年中陽氣最充足的時候!
千萬別錯過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劉穎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
三伏,為什么要養陽?
《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可以溫養組織、臟腑,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而三伏,則是夏天中,也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于陽氣虛的人,抓住時機來補陽非常關鍵。
三伏養陽,為什么要用艾灸?
艾葉具有溫通經脈的效果,艾葉辛溫可以溫散寒邪,同時艾葉的芳香氣味可以走串,善于通十二經脈,并且它的溫和效力持續的時間比較久。
哪類人可以進行三伏艾灸呢?
一、有遇冷加重的疾病的人
主要特征:胃脘部的不適反復發作、胃疼、腹痛、肚子脹、大便溏泄、完谷不化;當然,這類人除了身體容易覺得冷,他對冷的感知也特別敏感。
如何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理?
通過艾灸腹部的3個穴位溫補腎陽,可以讓你告別這些難題。
關元穴
找穴:關元穴在肚臍正中線下4指,也就是3寸的位置。
艾灸關元穴可溫養全身的陽氣,如果您存在脾胃病,可以艾灸關元穴。
中脘穴
找穴:兩個肋弓交匯處到肚臍的連線的中點就是中脘穴。經絡穴位圖解。
中脘穴可以調理與脾胃相關的疾病,比如說胃疼、肚子脹、胃怕涼、嘔吐、惡心等。
天樞穴
找穴:肚臍旁開兩拇指的位置是天樞穴,左右各一。
天樞穴可以緩解腹瀉等問題。
那在家里如何來艾灸呢?
用艾條對穴位直接進行懸灸,或者竹盒進行艾灸,都可以幫到您。把點燃的艾柱放入灸盒中,然后把灸盒置于穴位上。
如果您沒有胃疼發作,一伏灸2~3次即可;如果您脾胃和腸道病情比較嚴重,可以根據病情每伏灸2~5次。
二、尿頻的人
腎陽不足會引起尿頻,除此之外,還有以下癥狀:氣短、乏力、腰酸、腰疼、小便清。
有尿頻等不適癥狀的人,可以艾灸關元穴來補腎陽,也可以通過艾灸神闕穴、水分穴來溫補腎陽。
神闕穴
在神闕穴上,也就是肚臍上做隔鹽灸來補腎陽,效果非常顯著,我們一起來跟專家學習一下吧~
點擊下面視頻
水分穴
找穴:肚臍上一橫指的地方,就是水分穴。
緩解尿頻三伏灸,每伏可灸2~5次。
艾灸治療腰痛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氣、腎陽不足時,腰府不充,就會出現腰疼的癥狀;
同時,如果腎氣、腎陽不足,人體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寒邪侵襲經絡導致經絡不通,也會出現腰疼的癥狀。
腎陽不足引發的腰痛為冷痛,同時伴有怕冷的癥狀。
艾灸可以幫助調理由陽虛、氣虛引起的腰疼。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膝骨關節病、筋膜炎、腰肌勞損等疾病,只要怕冷、遇冷會加重的癥狀,都可以用灸法。
隔附子灸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能夠起到疏通局部經絡的作用。
附子是大辛大熱之物,具有溫補脾腎、溫散寒邪、溫通經絡的作用。同時它具有走而不守的特點,走竄于十二經絡,非常適合陽虛或風、寒、濕這些邪氣引起的痛證。
隔附子灸前需將附子提前用水泡軟,將附子放到阿是穴的位置,然后在上面放上艾炷,每次可以做兩壯,一壯做完要換一片新的附子片。
實按灸腎俞穴
腎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艾灸腎俞穴能夠起到補腎溫陽的作用。
實按灸就是在需要灸的位置墊上布,然后把點燃的艾條直接按到布上,取熨灸的作用。實按灸的熱力滲透會更好,起效更快。
實按時停一秒就走,每個穴位可做7-10次。
呼吸系統的疾病
肺主皮毛,如果肺氣不足,就不足以抵抗寒邪,容易出現呼吸系統的疾病。
呼吸系統的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咽炎、反復感冒等癥狀都可以用艾灸來補氣溫陽,達到調理的效果。
隔姜灸肺俞
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屬膀胱經。它有宣肺、補肺的作用,比較適合肺氣虛的病人。
生姜具有溫散寒邪、解表散寒的作用。
將姜片切成5-6毫米厚放到肺俞穴上,然后在上面放一個1厘米高的艾炷,灸兩壯即可。兩個肺俞穴可以一起灸,根據虛損程度,每伏可以進行2-5次。
灸中府穴、天突穴
如果還伴有咳嗽、哮喘等癥狀,可以配合中府穴、天突穴來灸。
中府穴位于胸部,橫平第1肋間隙,鎖骨下窩外側,前正中線旁開6寸處。
天突穴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分享文章及視頻,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請隨時聯系。文章及視頻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以上內容包含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