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忠終生不忠!面對一個視聲譽為兒戲的國際“金融慣犯”,投資者應做的是保持距離,避免被再次帶進溝里。
路透社報道,印度政府頂級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建議莫迪政府簡化中企投資審核,讓一些大型交易能夠繼續完成。比如印度政府可允許中企在無需任何批準的情況下,持有印度本土公司高達24%的股份。
如果印度愿意敞開市場和外資一起成長,何不讓外資持有印度公司51%的股份,甚至100%獨資呢?畢竟隔壁的中國已經做出了表率,允許特斯拉以獨資的身份在中國大陸市場開展業務。
按照常理,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初具雛形的情況下,憑借技術優勢,徑直殺入中國市場,更像是對中企的降維打擊。因為美國企業受美國法律過度保護,如果出現任何針對美企的不利情況,比如價格戰、本土保護主義,都可能引發美國對中國的不快,給美中的正常交往帶來障礙。
誰曾想,中國化解了這種擔心,讓特斯拉這條“鯰魚”具備了引領整個電動汽車市場的能力,除了加速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的落地外,其還以美國企業的身份,帶領上百家中國汽車零配件商殺入歐盟市場。
用通俗的話說,這叫“借風出海”,因為無論中國企業如何優秀,都很難拿到歐洲市場的準入憑證,但是特斯拉不同,人家有美國政府撐腰,且掌握了生產4680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這使得特斯拉在快速壯大的同時,能夠和比亞迪、理想等中國車企同臺競技。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有錢大家一起賺,有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這種比陽謀更陽謀的做法,是保證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得以快速壯大的根本。反觀印度,一直活在過去,認為外國車企的到來,只會沖擊塔塔、馬恒達在印度的主體地位,讓印度成為外資的“經濟奴隸”。
既想獲取外資的投資和先進技術,又不想讓外企掙到錢,這是典型的小農思想,注定成不了氣候。如此,廣大的中企須得時刻擦亮眼睛,避免重蹈OPPO、vivo、小米近乎被印度政府吃干抹凈的悲劇。
值得注意:印度考慮對中企“敞開”市場,還與外資從印度市場大幅流出的現實場景息息相關。據悉,2024年第三季度,外國面向印度的直接投資同比下降了96%,創下了近十年的歷史之最。為了堵塞外資流出通道,印度開始拿三星下手。
美其名曰,三星未能遵守印度政府相關之規定,故意偷稅漏稅,實不過是國家意志力“下沉”至地方,政府干擾經濟發展的縮影而已。因為印度政府太缺錢了,如果不能從外資身上搜刮財富,就只能將增加稅收的負擔強加給10多億底層百姓。
結果呢,印度盧比越來越不值錢,印度百姓的生計越來越困難,印度政府越來越驕橫,而那些生活在印度的外資日子也愈發的痛苦,它們只盼望早日脫離苦海,能夠讓自己遠離這個令自己記憶猶新的“外資墳場”。
有人或說了,資本是“帶有原罪”的,它們的到來只會壓榨底層民眾,污染水源、大氣,擾亂消費市場,更有甚者會干預當地內政。對此只想說,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不能因為人家富有,就自戴有色眼鏡。
而很顯然,印度未能學到大國應該有的“容人度量”,其只考慮到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卻從未想過外資進入印度市場是要掙錢的。如果印度未能從思想上做調整,那么即便放開市場,也只是枉然。因為沒有人愿意和一個言而無信的國家深入打交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