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予尉官軍銜的軍官,絕大多數都是抗日戰爭后期與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極少部分的尉官,來自建國后參加革命。
眾所周知,1955年軍官授銜的依據,是以1952年軍隊定職定級(九等二十一級)為依據。所以1952年的軍人能夠授予尉官(除了準尉和少尉),基本上來自戰爭年代。
1955年授銜的尉官級別分為五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和準尉;分別對應的職務不同:大尉副團到副營,上尉準團到正連,中尉副營到副連,上尉副連到正排,準尉副排。
按照“一銜多職”的原則,一個軍銜上下包含兩三個甚至四五個職務。原因是軍銜的高低,不僅僅包括職務,還有資歷、戰功和貢獻等等,當然也包括其它一些犯錯問題和歷史原因等等因素。
從1955年授銜的大致規律可以看出,尉級軍官絕大部分來自抗日戰爭后期(1943年到1945年)與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到1949年)。少尉與準尉(院校剛剛畢業)一般來自建國后的1950年到1955年。當然,尉官也有紅軍時期(1937年七七事變前和抗日戰爭早期與中期的1937七七事變后到1942年)。這些尉官較少,但也有。坊間傳說的“紅軍不下校”只是一種說法,1955年授予尉官軍銜的也有老紅軍的,自然也有部分老八路和新四軍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