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京劇界的“天之驕女”,齊淑芳可謂是風光無限,前途一片光明,就連梅蘭芳都盛贊"此女必成大器,成就不在我之下"。
在1988年,她帶領30名演員赴美演出后,做出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集體留在美國,并發誓"永不回國"。
可令人意外的是,如今花甲之年的她,竟然又回來了.......
本文圖片、描述源于網絡,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將即刻刪除。內容信息可靠,部分情節為提升可讀性或有虛構,僅供參考,望理智閱讀
齊淑芳1944年出生在一個京劇世家,家里幾代人在戲曲圈都特別有名。
她的祖父齊甲成是清末很厲害的老生,父親齊世英在民國時期是京劇名家,母親楊翠鳳京劇造詣也很深,就連大嫂張美娟,都被叫做“中國京劇頭號女武旦”。
在這樣的環境里,齊淑芳從小就跟著耳濡目染,四歲就開始學戲。她總愛躲在門后看長輩們早上練嗓子、練功夫,看一會兒就能學得有模有樣。
1958年,14歲的齊淑芳考進上海戲曲學校,在學校里,她的藝術天賦特別突出,還特別能吃苦。
老師說她能吃苦,她就說:“不吃苦,哪能登臺?”
她的小腿綁著沙袋跳臺階,嗓子練啞了就喝生雞蛋,別人睡覺的時候她在練功,別人放學了她還在吊嗓。就一個簡單的抻筋動作,她足足練了三年才合格。
齊淑芳的本事很快就被業內認可了。
1960年的一個冬夜,她第一次在北京登臺,就把所有人都驚艷到了,老戲迷都夸她是“紅藝青衿”,意思就是這年輕人前途無量。
更讓人意外是,梅蘭芳大師專門來看她演出,看完跟身邊人說:“這丫頭將來能蓋過我!”這話一出來,齊淑芳名氣漲得特別快,成了京劇界大家都很期待的新星。
1970年代是齊淑芳藝術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
她在《三打白骨精》《火鳳凰》等多部京劇作品中擔任主演,憑借扎實的功底和出色的表現力,塑造了多個深入人心的角色。
其中,在《智取威虎山》里飾演的“小常寶”,更是讓她名聲大噪,紅遍全國。
這個角色身上的機智、倔強、勇敢和柔情,齊淑芳都演繹得十分到位,精準地展現了角色的性格特點,成為那一代人記憶中的經典形象。
那段時間,齊淑芳的演出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走向了國際舞臺。
她的足跡遍布巴黎、慕尼黑、米蘭、柏林等多個西方城市,把京劇帶到了當地的大劇院。
雖然外國觀眾聽不懂唱詞,但齊淑芳的身段表演極具感染力,每個動作都精準而富有韻味,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每次演出結束,臺下都會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1988年的一次美國巡演,成了齊淑芳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那年春天,華商陳建華邀請齊淑芳帶領《智取威虎山》劇組到美國演出。
這次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場場座無虛席,謝幕時觀眾全都站起來鼓掌,反響十分熱烈。
有一位華人老板甚至提出,可以為他們辦理簽證、租賃房屋,希望他們能留在美國發展。
一開始,齊淑芳并沒有同意,但美國的繁華景象讓她和團員們都動了心。
演出結束后,齊淑芳在酒店大堂召集所有團員,說自己想留下來。
讓人沒想到的是,三十多名團員幾乎同時表示也想留下來。
這個決定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輿論一片嘩然,報紙上全是批評的聲音,用“吃里扒外”“貪圖享受”“背叛祖國”等詞語指責他們。
上海京劇院因為一下子失去了三十多名骨干成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好幾出戲都沒辦法繼續排演了。
更讓人感慨的是,齊淑芳的丈夫龔國泰,他是上海京劇院大樂團的常任指揮,兩人是因為《智取威虎山》認識的,在得知齊淑芳等人的決定后,反應非常激烈,公開和她斷絕了關系。
面對各種質疑,齊淑芳解釋說自己是想讓全世界都知道京劇,但在當時,這個理由并沒有讓人們的憤怒平息,她從此背上了“叛徒”的罵名,藝術生涯也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齊淑芳剛到美國時,日子并不好過。一開始劇團演出看著挺火,其實全靠華人撐場面,他們也就是圖個鄉愁,看一兩場就夠了。
美國人純粹是新鮮勁兒,聽不懂唱詞,興趣來得快去得更快。
沒多久,票房就掉得厲害,劇團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團員們只好各找出路,有的去餐館刷盤子,有的擺地攤賣小東西。
最慘的時候,臺上六個演員表演,臺下就五個觀眾。
齊淑芳自己也不例外,以前在舞臺上是光芒四射的名角,現在脫了戲服,也得去中餐館后廚刷盤子,甚至去碼頭當搬運工掙錢糊口。
后來,鋼琴家殷承宗伸出援手,劇團才算勉強撐了下來。面對生存難題和文化上的差異,齊淑芳決定大膽改改戲。
她在武打動作里加了芭蕾托舉,讓舞臺效果更吸引人;給唱詞配上英文字幕,方便觀眾看懂劇情;還把冗長的部分精簡了,讓節奏快起來。
這些改動當時被不少人說“不倫不類”,但確實讓美國人慢慢開始接受這個東方劇團了。
她慢慢摸出了門道:“戲還是原汁原味地唱,但給美國觀眾配上英文字幕和劇情解說。”這辦法特別管用,觀眾從原來沒幾個華人,變成了坐滿劇場的各種面孔。
到了1990年代,齊淑芳帶著原汁原味的《楊門女將》闖進了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那可是世界頂級的藝術殿堂,結果票賣得特別好,一場都沒剩。
《紐約時報》還專門用一整個版面報道了這群中國京劇演員。
她的劇團成了美國主流藝術節的常客,甚至登上了百老匯舞臺,齊淑芳也成了繼梅蘭芳之后第二位登上百老匯的中國京劇藝術家。
就這么一直努力著,她讓京劇這門古老的藝術在異國他鄉扎下了根。
劇團培養的外國學生,能在耶魯大學、紐約大學演出,華盛頓戲劇節上,有個美國小伙子演的武松,連專家都忍不住豎起了大拇指。
2008年,離開中國二十年的齊淑芳第一次回到故土。面對記者,她只簡單說自己還是中國人,沒入美國籍。
更讓人注意的是,她帶回了一群金發碧眼的美國學生,這些孩子在中國京劇節上把《貴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圓,讓全場觀眾都很震驚。
2014年左右,齊淑芳徹底回國定居,這個決定再次引發很多討論。有人嘲諷她是掙夠了美元才回來,也有人質疑她想洗白自己。
面對這些聲音,齊淑芳沒回應,選擇了沉默。
她住進上海的老房子,每天去練功房教年輕演員,不接受采訪,不參加應酬,就專心練功、教戲,不被外界干擾。
現在82歲的她還在堅持訓練,和二婚丈夫丁梅魁配合長槍對練,身手依然矯健。
她把自己畢生所學都教給國內的年輕演員,而她在美國的學生也繼續著傳播京劇的事,形成了特別的藝術傳承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