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安的荔枝》正在電影院熱映,還沒來得及去看,不過倒是被電影的片尾曲吸引,它就是陳楚生演唱的這首《廟堂之外》。
這首歌是由唐恬作詞,彭飛作曲,陳楚生演唱。
這首歌是從電影的主人公李善德的視角出發,唱出了李善德從少年到“老少年”的心路歷程。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遍歷山河,仍覺人間值得”。
這首歌選擇陳楚生來唱無比正確,或許只有陳楚生才能唱出這種歷經千帆的少年氣,那種內心無比篤定的信念感,而這首作品也借由李善德的故事,唱出了當代打工人的內心困境。
一、
這首《廟堂之外》,與影片內容高度契合,可謂唱出了李善德的一生。
“你看 誰家年少布衣簡衫 千里入繁華好城 無限風光有人前程一萬丈有人螞蟻爬高墻也只想有個 墻縫等月光”
李善德初入長安,意氣風發,少氣心氣高,奈何前程萬丈不是留給他的,他像螻蟻一樣,在官場中沉浮,默默打拼卻始終未能得到晉升,只能在夾縫中等待轉機。
“可知 盡是險關盡是盤算 盡是霧茫茫 可知 功勞本上未必論著功行賞 多少清白的愿望就有多少張 染黑它的網 名和祿 一把算盤叮叮當當響”
他被盤算,被設計,接下這個“千里送新鮮荔枝到長安”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也讓他看盡了人心的善惡美丑。
“我當 逐明月枕清風一身坦蕩如城門少年郎,我當 工有所償 學有所用無人欺我無依傍我當 敬來路敬高山敬春日花開花落的街巷 我當 敬那廟堂之外的月光”
B段部分是整首歌曲的主旨,唱出李善德內心里的獨白,希望坦蕩如昨,希望無所欺無所傍,希望清白如月光,哪怕歷盡千帆,仍保有初心。
敬挑夫一碗茶湯 賺一斗米小小的筐
爹爹在長安行商 平了賦稅還有盈賬
節日里河燈有光 舞姬個個腿腳有傷
小沙彌搖搖晃晃 追得貓兒躍過紅墻
再大的 樓宇城郭
再小的 市井煙火
不過是 你你我我
一步步 往前磕
這個段落的說唱,將前面的意象以及理念的部分落實到了每個細節處,才變得更有切膚之感,觸心之痛。無論是行商之人,做工之夫,還是舞姬或沙彌,每個小人物都活得不容易,也都在映射著現實中的你和我。
“致我年少志高昂,致我半生無名揚,也斗個膽去拆世間的謊。有得是冠冕堂皇,缺我又何妨,我當逐明月枕清風”
李善德雖年少志高,但在權力的傾軋之下,半生籍籍無名。盡管如此,他能夠斗膽與這個黑暗的世道對抗,做那個不同流合污的“孤勇者”。
“清白的愿望”與“染黑它的網”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官僚腐敗與他的理想主義背道而馳。
最后的段落,李善德們的出路就是“廟堂之外的月光”“千軍萬馬蹄下那朵花”“燕兒滿口泥安的家”。這些意象隱喻大時代之下小人物的卑微與堅韌,又升華出對平凡生命的敬意。
整首詞作非常的觸動人,唐恬既寫出了李善德的一生經歷,更強烈地表達出他的處事原則和人生理想。最重要的是,寫出了小人物的堅強,堅持,堅韌,特別是李善德雖然身處逆境,仍然心懷善良,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信念貫穿始終。
二、
應和歌詞的內容,這首歌曲的旋律設計也是既接地氣,又志向高遠。
三段落設計,完整地、緩緩鋪陳開李善德從年少入長安在官場的籍籍無名,再到第二段的在魑魅魍魎中堅守本心,最后到對千家萬戶每個人的深切祝福。其中穿插說唱段落,細致描摹小人物在唐代生存的艱難眾生像。
從壓抑到舒展,從低音到高音,將敘述到抒情,從淺水微瀾到波瀾壯闊,一浪高過一浪,層層疊疊 ,唱出了李善德的狼狽不堪但又光輝耀目的一生,也唱出每個良善的低層民眾的疲憊不堪但又堅強豁達的一生。
編曲上以低沉的鋼琴與弦樂鋪底,以中國民樂笛子作為旋律線,故事感十足的前奏,就像講書人的開篇引人入勝。
A段部分,就以簡單的鋼琴作為配器,以突出陳楚生的唱腔,同時,這樣簡單的配樂,也讓故事感更強烈,突出人聲。
到了B段的抒情段落,弦樂跟進,弦樂和鋼琴并駕齊驅,強烈的氛圍感用以烘托陳楚生的抒情段落。
說唱段,為了突出說唱的力度,鋼琴,弦樂,架子鼓,笛子、人聲和聲等樂器形成強大陣勢和氣場,讓說唱段有種眾生皆在繁華中艱難生存的景象,愈加生動,情緒也更加強烈。
最后的C段,宏大的樂隊交響,配合陳楚生最激昂釋放的聲浪,既保留盛唐氛圍,又形成一種人小物也大榮光的神圣感。
尾聲笛聲悠揚,但也蒼茫,是對李善德這樣小人物的敬仰,也有著對小人物生存現狀的悲憫。
這首作品的作曲并非驚艷之作,但是放在劇中或者脫離開劇情單獨演繹,都不失為一首優秀作品。
三、
導演選擇陳楚生演唱《廟堂之外》,是多么英明的決策。
陳楚生的聲音干凈清明,自帶少年感;陳楚生的聲音敘述感極強,也吻合作品的敘事風格;陳楚生踏實篤定的個性,仿佛李善德的代言,讓我們看到了小人物也有大榮光的“孤勇”。
這首歌曲在A段部分,陳楚生的聲音是在抑揚頓挫中,唱出了中文的魅力,也就是大量的停頓音,唱出了李善德于低微處的倔強。
這是作曲者與演唱者神交似的默契,了解曲子停頓的意思,比唱好聽更重要,這樣才能唱出作品的魂。
B段陳楚生更多地賦予歌曲情感元素,有悲憫,有張揚,有高亢,有敬仰,這時不再講故事,而是將對李善德的情感沉浸其中,唱出他的內心。
說唱段則是有態度的,鏗鏘有力的,重錘砸地面似的擲地有聲。將在大唐里的每個小角色,說出他們的境遇,剖開他們內心的傷,道出他們的倉皇。
C段的演繹,陳楚生的演唱是溫暖的,如陽光遍灑被陰霾籠罩的廣大窮苦大眾,他們一個個生機勃勃,他們從貧瘠的土地,開出倔強的花朵。
陳楚生在一首歌里,展示出了他的“聲音魔法”,將《廟堂之外》這首作品,唱出了李善良的光芒,也唱出了普羅大眾的心聲。
結語:
這首《廟堂之外》唱的不僅僅是《長安的荔枝》中的人物,它其實唱的是個體在宏大敘事中的尊嚴。
唐恬,用貼合現代的筆法解構歷史,彭飛用講故事的方式構建情緒,陳楚生的演唱,則賦予了小人物以血肉和靈魂。
難怪有人會說這首歌是以“盛唐的殼,裝了當代打工人的魂”。而我們這些社會打工人,唯希望工有所償,學有所用,有一扇屬于自己的窗口盛月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