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在旅行途中,或者通勤路上,遇見一棵能讓我們駐足很久的樹。
就像《完美的日子》里,男主平山哪怕只是在午休期間抬頭看看樹,就能完成一次精神充能。
因此,低能量的人,最適合去看樹。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樹》中的散文,幸田文在與樹的交流里,感受到生命的啟迪。
[日]幸田文|著
史詩|譯
未讀·文藝家|出品
安倍嶺
在靜岡縣和山梨縣交界處的安倍嶺,有一片純粹的楓樹林,這一信息是我偶然從縣自然保護科那里聽說的。
我立刻就請求對方:“請帶我去吧。”
無論是什么樹,新綠的狀態都很漂亮,其中尤以楓樹類的吐芽最為極致。就連公園里孤零零的兩三棵楓樹,都會讓我在吐芽時駐足沉迷,更何況純粹的楓樹林里嫩芽齊放。
一想到那該會是多么讓人心神向往的景象,我便認為自己決不能錯過一飽眼福的機會。
年齡在長,欲望也在漲,還真是這么回事。
我深知自己體力已大不如前,卻仍厚著臉皮去委托他人,也明白對方的客氣,但直覺告訴我,一定要去看那片純粹的楓樹林發芽的美景。
五月小長假過后,保護科的人聯系了我。
欲望被滿足的那天,天公也同樣作美,駛向靜岡的列車窗外,每一片新綠都像罩上了光環。
比起花來,有人更喜歡新綠,背后大概就是對新鮮與清爽的偏愛吧。
我兩者都喜歡,不過若是說得更細致些,最吸引我的是即將綻放的花與即將展開的葉。
當花蕾即將變成花朵、嫩芽即將變成葉片時,它們都絕不會搶著開放或過度伸展。花朵總是在摩擦中開始露出笑臉,葉片也總是在搖晃中慢慢松動,既小心翼翼,又全力以赴。
柿子葉俯身緩緩生長,罌粟花需要花些時間才能脫去冠狀物。花朵也好,葉片也好,生命的起始各有遲滯。但是一旦度過這一階段,罌粟的紅花就會毫不猶豫地綻放,柿子葉也會伸展綠色,獨當一面。
我喜歡花與葉的這種起始,或者叫初生。因此當新綠出現,我便會覺得一切告一段落,變得放松起來。
誠然,美麗的事物總會令人心馳神往,但注視嫩芽時,我們懷揣的是保護的溫情;而凝視新綠時,我們投以的是專注的目光,這兩者之間還是多少有點區別的。
我對發芽的喜愛由來已久,近年來傾向更加明顯,大概是因為老了。老去的心里總是潛藏著隱隱約約的希望,希望能與新時代相連、與新生命相續。我喜愛花與葉的初生,一定也是因為這隱匿的私心。
車窗外的新綠從一開始就讓我心情愉悅,但是仍在滯澀中慢慢舒展的那片楓樹林的吐芽,才是我真正的向往。
面對樹木和草葉,大自然在多數情況下會給予它們恰當的溫柔。我已經習慣看到那些“恩惠”,曾經很認真地認為它們過于慵懶。而所有河水都將傾瀉到某處,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這是我必須記住的恐懼。
來到梅島,我們還要繼續向上。考慮到我腳力有限,車把我們拉到了無法繼續通行的地方。一下車,所有人便歡喜得叫出聲來,面前是從未想過的幸運。
隔谷相望,對面混雜著鐵杉等植被的赤八汐正在盛放。
那里竟然有如此的植物群落,就連熟知當地的保護科工作人員都不太了解。畢竟花的生命短暫,如果趕上只有葉子的時期,或是葉片落盡只剩枝條的時期,從山谷這邊很難發現。
那花色既不是紅,也不是朱或緋,而是稍帶紫藤色的濃粉,是一種復雜的美。赤八汐屬杜鵑科,喜好生長在靠近山脊的巖石地。
如此貧瘠的土壤怎么能生出這樣的花色花容?我很是疑惑。
赤八汐高度能達到五六米,花先開,葉后出,因此從我們站立的地方看過去,花朵仿佛懸浮在針葉樹厚重的青色之間,妖艷濃麗。意猶未盡地繼續凝視,還能察覺出相伴的一抹寂寞來。這大概就是山花的特征吧。
喜悅越發濃烈,我不禁向山神道謝:真是大飽眼福,大飽眼福啊。
后來,我們抵達了目的地,結果發現離發芽還有好幾天,完全沒有預測到正確的時機。不過,旅行的有趣之處正在于此。
楓樹依舊保持著完完全全的裸露姿態。其實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看到一路上的發芽狀況,心里已經有所察覺。山下的幼葉已經伸展到手掌大小,半山腰的樹葉則小心翼翼地放松了些許姿態。而在快要抵達安倍嶺時,一切仍然寂靜無聲。這不是大吃一驚的推測失誤,而是一個逐漸明了,到最后已然心中有數的過程。
林中的楓樹屬大板屋明月種,大樹和中樹混合生長在一片平地上,或許因為沒有其他樹種的雜糅,而顯得別有意趣。
根據大樹的樹齡來推斷,這片林子至少已經有三百年了,氛圍寧靜沉穩。步入其中,不知不覺便會產生一種來到這里悠閑玩樂的感覺。這種感覺或許源于地形,或許源于樹的形態與布局,還可能源于楓樹本身的氣質,總之是一片能讓人心情平靜的樹林。
我想觀察新葉那混合著氣勢與搖擺的誕生過程,下意識地盯住了裸樹,卻發現那可能才是真正的生長順序。從裸露到發芽,再到長出葉片,開出花朵,結出果實。完成全部既定步驟后,楓樹被染成一片火紅,最終消散而去——從裸露的狀態開始觀賞才是正確的。
這是我第一次主動去觀察楓樹的裸露。我一直認為楓樹是女性容易喜歡的樹種,明明身形高大,裸露的身體卻飄蕩著女性的柔和。仰頭望去,晴朗的天空從大小枝條編織而成的、不規則的纖細網眼中滲透出來,滿眼華麗。既然楓樹在秋日里會穿上那么華麗的衣裳,那么裸露時保持格調也并不稀奇。總而言之,這是一種在裸露時也同樣風情萬種的樹。
穿林而出,便是靜岡縣的盡頭,對面就是甲斐之國。
大風揚起,營造出頗為符合國境線的氛圍。楓樹到此為止,前方不會再有。沿著來時的道路踏上歸途,胸中涌出了一絲哀愁。
由于楓樹林下方長著茂盛的山白竹,當它們將地面完全覆蓋,無論楓樹散播多少種子,也無法長出新芽。竹子會壓到年幼的楓樹頭上,獨自占據光照。這么一想,怪不得楓樹林里都是大樹和中樹,卻見不到小樹的身影。
“那就把竹子都滅了吧。”我表示不滿,卻得到了這樣的回答:“這個嘛,處理竹子可是很難的哦。”這或許就是大自然的法則,是難以抵抗的發展規律,但是我這個老女人還是會感到凄涼。
雖然這片林子不會在一兩年內就發生變化,但凄涼感仍難以抑制。
第二天,工作人員帶我去了日本三大崩塌之一的大谷崩。
那是什么樣的景觀啊!連綿挺立的山巒之間,從棱線到山腳,一整面都是崩塌的痕跡。
崩塌是從多久前開始的?如今走到近前,土石落下的聲音仍然不絕于耳。不過據說近年來的狀況已經平穩了很多,從半山腰向下的一部分區域已經長出了植被,可以說是日漸平息的證明。
樹到底是強大,還是弱小?
即使是如今仍在繼續崩塌的土地,只要有種子,就能存活下去。但是竹子一旦繁茂起來,旁邊的植物就可能在幾十年后滅亡。不過僅就眼前所見(我不清楚是什么植被),試圖在崩塌之地定居的樹還真是頑強。
從學問上講,這其實與頑強什么的毫無關系,只能說那種樹能夠適應那里的環境,只是我的視線總是習慣性帶上感情。
與山間崩塌相同的情況同樣多見于安倍川沿岸。在砂石混雜的岸邊,胡頹子和柳樹異常茂盛。河邊冬冷夏熱,還很干燥,一下雨便遭水淹沒。即使條件這么惡劣,胡頹子和柳樹還是搶先一步扎根下來。
而且繁榮過后,其他樹便會取而代之,輕而易舉地將凋落的它們當成自己的肥料。這就是大自然運行的一環,我卻無法不替胡頹子感到悲哀。
踏上歸途時,赤八汐那妖艷的花朵與胡頹子那不修邊幅的身姿依舊在我眼中駐留。
-本期話題-
曬出一張你拍過最美的樹吧!
留言區分享~
編輯|泰若克塔
封面|《怪物》
點擊在看,一起看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