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張紙的重量
2009年9月的一個下午,紐約聯合國總部會議廳里,94分鐘的咆哮演講后,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做了一件讓全場震驚的事——他當眾撕下聯合國憲章的一頁,像扔廢紙一樣拋向講臺。那一刻,會議廳里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了,各國代表臉上的表情從困惑變成了驚恐。
十六年后,幾乎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2024年5月,以色列代表埃爾丹推著一臺碎紙機走上聯合國講臺,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憲章封面絞成了碎片。現場記者拍下的照片里,碎紙機吐出的紙屑像雪花般飄落,而埃爾丹臉上掛著挑釁的微笑。
這兩幕相隔十六年的場景,背后隱藏著一個殘酷的國際政治定律:挑戰聯合國底線的國家,最終都難逃厄運。
01 利比亞的教訓
2009年,卡扎菲的聯合國之行堪稱一場行為藝術。他帶著30名女保鏢住進紐約郊外的豪華帳篷,不僅無視15分鐘黨的發言限制,還在演講中痛斥聯合國是"恐怖主義委員會"。最令人震驚的是,他當場撕毀憲章的行為,就像在全世界面前扇了五常耳光。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非洲狂人"當年那場最后的表演僅過去兩年,便招致了滅頂之災。卡扎菲撕毀憲章兩年后,利比亞的災難隨即開始了:2011年2月,班加西爆發抗議;3月,北約戰機開始轟炸;10月,卡扎菲被反對派從下水道拖出,慘遭虐殺!
反觀今日的利比亞,就好像一個失敗的樣板間。在這里,人均GDP從1.2萬美元暴跌至2000美元;的黎波里機場至今仍能看到2011年空襲留下的彈坑;沿海難民船殘骸堆積成山……
對此,利比亞前外交官曾有一番十分形象的比喻:"那頁被撕掉的憲章,就像我們國家的命運一樣,再也拼不回來了。"
02 以色列的危險游戲
直到2024年5月,聯合國大會上再一次重現了類似當年的歷史性時刻:大會以143票支持巴勒斯坦入聯。但是,以色列代表埃爾丹的碎紙機表演,創造了聯合國歷史上最戲劇性的瞬間之一。
“碎紙機表演”沒多久,以色列空軍就進行了一次軍事冒險,他們突襲了伊朗核設施。而這場行動直接導致的后果有:納坦茲核基地嚴重損毀;27名伊朗核專家遇難;中東局勢瞬間升級!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是以色列沒有想到的。伊朗的報復來得又快又狠!特拉維夫金融區遭導彈襲擊;海法港陷入火海;以色列北部數萬居民躲進防空洞,樁樁件件對以色列來說都是沉重的打擊。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以色列軍官說:"我們低估了伊朗人的決心,現在每天醒來都要擔心導彈落在哪里。"
03 歷史的警示
讀到這里,或許有人會問:五常的底線在哪里?
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雖然常有分歧,但在維護聯合國權威這件事上出奇一致。歷史證明,挑戰聯合國等同于挑戰五常共同利益。正義可能遲到,但從不缺席,小國玩火必自焚。
對比利比亞和以色列兩個國家,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領導人都有強烈的救世主情節,他們各自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而且都錯誤地判斷了國際形勢,并低估了對手的實力。
在特拉維夫的地下防空洞里,一位70歲的猶太老人對于正在經歷的事情這樣說道:"我經歷過五次中東戰爭,但從未像現在這樣害怕。我們的領導人太瘋狂了。"
與此同時,在的黎波里的難民營,一位15歲的小孩兒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總統當年要撕那張紙?就為了一張紙,我們失去了家園。"
傲慢總是要付出代價。當卡扎菲撕毀憲章時,他可能覺得那只是張紙;當埃爾丹粉碎憲章時,他可能覺得那是個漂亮的公關動作。但他們忘了,聯合國憲章背后站著的是整個人類文明對和平的最后底線。
今天的以色列,正在重走利比亞的老路。而歷史告訴我們,這條路只有一個終點——毀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