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多重背景,以真誠地、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態度解讀來訪者的內心與行為。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同感來訪者的感受、尊重來訪者的情感,讓來訪者感受到安全、接納、平等、尊重的咨詢氛圍,陪伴來訪者一起走過迷茫低谷。
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知道嗎,在家庭這個大舞臺上,父母的教育方式那簡直就是指揮棒,孩子未來的路會怎么走,全靠這根棒來帶。可溺愛型教育,看著是給孩子滿滿的愛,其實就像溫柔的陷阱,會給孩子帶來一堆壞影響。
先說說生活自理能力這塊。在溺愛型家庭里,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被父母過度保護。生活里的事兒,大的小的,父母全給包辦了。早上起床,父母幫忙穿衣服、準備洗漱用品;吃飯的時候,還追在孩子后面喂飯;孩子長大點了,書包父母幫忙整理,房間也由父母打掃。時間一長,孩子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是一點都沒有。曾經有個孩子,上大學了,不會洗衣服,把臟衣服攢了一大包寄回家讓媽媽洗。還有的孩子,離開父母照顧,連最簡單的面條都煮不好。這些孩子就像被剪斷翅膀的鳥兒,獨立生活的能力沒了,在社會上根本沒法好好走。
再講講人際交往方面。溺愛型家庭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因為在家里他們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圍著他們轉,要啥馬上就能有。這就導致他們和同齡人交往的時候,很難站在別人角度想問題,只考慮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比如說和小伙伴玩游戲,他們不愿意遵守規則,就想著自己贏;和同學鬧矛盾了,也不主動道歉,就等著別人來哄自己。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讓其他孩子反感,在人際交往中不受歡迎,很難建立好的人際關系。
接著看看性格問題。父母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特殊,想要啥就能有啥。一旦要求沒被滿足,他們就大發脾氣,又哭又鬧耍賴皮。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驕縱任性的性格。有個孩子在商場看到玩具非要買,父母覺得家里有類似的不想給他買,這孩子立馬躺地上大哭大鬧,周圍人都看過來了。父母沒辦法,只好給他買。這種妥協只會讓孩子更驕縱任性,覺得只要哭鬧,父母啥都會滿足。
最后說說抗挫折能力。在溺愛型家庭里,孩子就像生活在蜜罐里,父母使勁兒給他們排除困難和挫折。孩子很少經歷失敗,根本沒機會鍛煉抗挫折能力。生活里遇到一點點挫折,他們就不行了。比如考試成績不好,可能就大哭一場,甚至對學習沒信心了;參加比賽沒拿好名次,就一蹶不振。因為他們沒學會怎么面對挫折,不知道怎么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重新振作。
溺愛型家庭教育看著是愛孩子,其實就像慢性毒藥,慢慢侵蝕孩子的未來。父母得明白,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堅強,能適應社會。只有適度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成長路上健康快樂地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