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logo設計視覺(ID:logoshijue)
近日,馬爾代夫旅游局啟用了全新LOGO以及修改了品牌指南。
全新LOGO在色調上進行了細微調整,字體則更為醒目,這一設計能確保標識在戶外廣告位上具有更高的可見度。
馬爾代夫新標識:
官方介紹稱,此次設計僅做了微調處理,升級后的標志整體外觀依然保持著人們熟悉的風格,延續了品牌的經典記憶點,而這些改進則進一步增強了品牌認知度和視覺一致性。
除了標志本身的更新,一套完善的品牌指南也同步推出。該指南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字體得到更新,更具現代感和辨識度;設計元素被簡化,摒棄了冗余的部分,使視覺呈現更為清爽;同時,在圖像運用上,更加注重以目的地為中心,減少了對輔助圖形的依賴。以此確保所有溝通內容的視覺語言更加清晰、更具凝聚力。
馬爾代夫標志抄襲風波回顧
2011年,馬爾代夫曾在品牌形象建設上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推出了一版風格迥異的全新旅游標志。
馬爾代夫2011年版:
然而,標志一經公布,便迅速引發了各界關注。但很快,質疑的聲音隨之而來。有網友指出,新標志存在抄襲嫌疑,并列出了海洋保護協會等相關標志作為對比。
從對比情況來看,新標志的 “動物密集形” 構造與所列舉的標志有著相似之處,這成為了被指抄襲的關鍵因素。
“動物密集形”的標志:
在設計領域,“動物密集形” 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設計手法。部分專業人士認為,單純從構造相似就判定抄襲略顯草率,創意鮮見并不等同于抄襲。畢竟在設計過程中,要找到完全獨一無二的創意并非易事,類似構造的標志在不同項目或機構中也屢見不鮮。
但這一觀點并未能平息外界的質疑聲,面對抄襲指控,馬爾代夫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該標志推出后不到一年,馬爾代夫最終決定恢復原來的標志版本。
這場風波成為馬爾代夫品牌決策的 “轉折點”。此后十余年間,其品牌標識修改始終維持原有整體造型和配色方案,再無大膽創新。此次新標識的微調,更是將這種 “保守路線” 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此,有網友分析道:“領導壓力太大了。2011 年的抄襲風波就像一場‘蛇咬’,讓決策層徹底患上了‘創新恐懼癥’。” 如今的品牌調整,與其說是升級,不如說是 “維穩”—— 不求突破,但求無過。
馬爾代夫的品牌策略顯然被當年的挫折束縛了手腳,“穩定” 成了決策層規避風險的唯一選擇。
為了小伙伴們不錯過更多優秀設計 案 例和最新設計資訊
記得將我們設置為“星標”!
往期內容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