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長安大學赴陜西商洛"智慧營建·綠映商山"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柞水縣老街與住建局,開展融合專業調研與人文關懷的實踐。團隊先后探訪營盤鎮老街、石鎮村老街,圍繞傳統老街現狀、保護挑戰與活化路徑深度調研,以青年智慧賦能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并與縣住建局潘文超局長座談。
營盤鎮老街:新舊交織的煙火圖景
實踐隊首站抵達營盤鎮老街。隊員們穿行于狹窄整潔的街巷,白灰墻面與深色門窗勾勒質樸底色,老舊民居的歲月痕跡與局部翻新的外置樓梯、墻面修補相映成趣。遠處拔地而起的現代樓房,成為城鎮化進程的鮮明注腳。傳統鄉村的簡樸韻味與現代改造的實用需求在此交融,老街的靜謐感與日常煙火氣交織成獨特畫卷。
營盤鎮老街現狀、實踐隊在營盤鎮老街合影(來源:成員自攝)
營盤鎮老街現狀、實踐隊在營盤鎮老街合影(來源:成員自攝)
石鎮村老街:精準測繪傾聽民生冷暖
隨后,實踐隊轉赴石鎮村老街開展系統性調研。隊員們深入街巷,運用卷尺、測距儀、相機等工具,對老街建筑進行細致測繪,全方位記錄建筑形制、結構特征與環境數據。老舊木構屋頂與居民自發加蓋的彩鋼瓦形成視覺反差。部分傳統土木屋架顯露朽態,而彩鋼瓦頂棚、雜亂電線,反映了居民的居住困境。
“這些老建筑是鄉村歷史的活化石”,承載著獨特的營造智慧。隊員們嚴謹測繪的同時,更深入居民家中交談。村民傾訴著改善廚衛設施、房屋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流露出對老街鄰里溫情與生活方式的眷戀。指導老師強調:“此行核心不僅是記錄建筑的‘形’,更要讀懂民生的‘需’。未來保護方案,必須在留住鄉愁記憶與解決實際居住難題間找到平衡點。”
實踐隊在石鎮村老街測量數據、與村民交談(來源:成員自攝)
實踐隊在石鎮村老街測量數據、與村民交談(來源:成員自攝)
實踐隊在石鎮村老街測量數據、與村民交談(來源:成員自攝)
實踐隊在石鎮村老街測量數據、與村民交談(來源:成員自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