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有些夸大,荔枝中的糖分雖然可能被轉化為酒精,但量很低,別吃太多就不會觸發檢測警報,更不會引起血液中酒精濃度超標,只要復測就能解除酒駕嫌疑。
荔枝含糖量很高,當荔枝破損或長時間存放時,果皮和果肉表面的酵母菌會將糖分分解為二氧化碳和乙醇,也就是酒精。除了荔枝自身可能含有酒精外,人們在咀嚼荔枝時,糖分會殘留在口腔中,口腔內的部分細菌也會在無氧環境下將糖轉化為酒精。圖片來自版權圖庫,不授權轉載
雖然口腔內微生物產生的乙醇量極少,但因呼氣式酒精檢測儀高度靈敏,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檢測到因此如果食用大量荔枝,短時間內可能會導致呼氣中含酒精,進而被判定為“酒駕”。
但是也不用慌,畢竟吃荔枝與飲酒還是不同的,因為吃荔枝后造成呼氣中含酒精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可以跟交警說明自己吃了荔枝的情況,提出過十多分鐘再復測,這樣就檢測不出酒精了。除此之外,還可以申請血液酒精檢測,因為吃的那點荔枝,很難造成血液中酒精含量的變化,更別提達到酒駕、醉駕標準了。
總之,吃鮮荔枝雖然有可能導致儀器報警,但不會讓你真的因為酒駕受處罰,事實上,公安交管部門對此也有此類提醒,只要及時告知執法人員自己吃了荔枝,檢查通過后就沒問題。圖片截自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策劃制作
作者丨楊超 分析化學博士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責編丨鐘艷平
審校丨徐來 張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